返回54、清末人的改革勇气:人在什么情况下会(第1/2页)  蒋介石的一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学生们跑到有西洋课的学堂去了。

    学生们跑后,学堂只剩下私塾先生。私塾先生站在只剩自己的学堂里,神情恍惚。

    他们内心在翻腾。

    私塾先生内心在翻腾。

    他们内心翻腾时,支撑他们的信念崩溃了。一直以来,私塾先生都觉得,自己教的是有用的,四书五经是有用的。但那些从战场归来的人却告诉自己:“四书五经没用!有用的是坚船利炮!”私塾先生最初不愿相信,但又一次又一次的战争洗礼让自己不得不承认这种事实:自己已经落伍了。

    “。。”私塾先生。

    是追随时代c还是默守陈规?私塾先生内心做着这样的交战。

    不知过了多久,交战有了结果。有结果的私塾先生回了家。他回家后,把耗费自己毕生精力的四书五经和《科举考试指南》收了起来,然后在桌上摊开刚买的《海国图志》,认真读了起来。私塾先生不喜欢蛮夷技术,但他要生存,要学新东西,要在这个变化的世界里顽强活下去。

    私塾先生在垂暮之年开始了学习。

    开始学习的是少数,多数私塾先生怀揣着四书五经穷困潦倒。看到他们潦倒,人们劝他们学习西洋技术以谋求一份生路。

    人们劝的时候,他们抬起头,昂扬的说:“我是大清秀才,我不学洋的东西!”

    穷困的私塾先生,秉持着大清最后的风骨。

    “。。”人们。

    人们不在说话。

    开始学习的先生也好,秉持大清风骨的先生也罢,他们坚守着自己的信念,走向了自己选择的结局。

    秉持风骨的先生更加穷困潦倒,开始学习的先生迎来了曙光。

    曙光是国学老师招聘。

    学习过《海国图志》的先生在凤麓学堂举办的国学老师招聘中,以融汇东西的教学风格赢得了人们尊重,他们坚持国学的精神更是感动了到场的人。坚持学习的私塾先生最终在数百人参加的应聘之战中厮杀出来,为自己在凤麓学堂赢得一席之地。

    直到赢得一席之地,他们都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

    他们不相信自己又要教国学了。

    私塾先生之前学《海国图志》不是为了教授国学,而是为了谋一条生路,一条在日新月异世界里生存下去的路。

    为了找到生路,私塾先生放弃了四书五经,放弃了秀才尊严,放弃了他们曾珍视的一切。由于放弃一切,他们看到凤麓学堂招国学教师时,曾犹豫要不要去。

    去,意味着重回过去,重回自己被当成“封建糟粕”的过去。

    不去,意味着无法生存。

    私塾先生最终选择去。

    放弃国学是为了生存,捡起国学也是为了生存,和芸芸众生一样,私塾先生最终选择了为生存而战。

    为生存而战的私塾先生在凤麓学堂教授国学。教授国学时,他们心情十分复杂,一方面,他们靠教国学湖口,另一方面,教国学的他们称为封建糟粕。这不只是别人对他们的看法,也是他们对自己的看法。

    受之前经历影响,私塾先生认为国学是糟粕。由于这样认为,他们致力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致力于学技术的他们,不在用心教授国学。

    私塾先生不用心教国学时,学生们开始频繁逃课。

    学生本来就不喜欢国学,加上老师讲课不认真,他们就更不喜欢了。

    更不喜欢的学生开始频繁逃课。

    他们的逃课,引起了校长注意。

    校长知道学生不喜欢国学,知道他们经常逃国学课,但他不愿多说什么。校长设立国学一开始也不是为了学生,而是为了学生家长,为了让更多家长把学生送到这里来。虽然家长觉得学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