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章 前世今生 恍如一梦(二)(第1/3页)  纵横初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晨省晚定,在博陵卢氏是不成文的家规。

    崔氏族人学语之初便得诵读祖训曰:“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藏。在涅贵不淄,暧暧内含光。柔软生之徒,老氏诫刚强。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这祖训本是崔氏汉时书法家崔瑷为“作铭以自戒,常置座右”而书,从此开座右铭之先,后历代文人争相仿效,亦为崔氏家训,刻于宗祠,以为族人戒。

    卢氏富足,膳食为一日三餐,而非饔c飧两餐。酉时,用过晚膳,崔如英照例到前院给父母请安。

    穿过廊道庭院,到了东厢房,问了婢女,父亲正在堂屋会客,只有母亲在屋里。

    进了屋,他作辑行礼:“孩儿给母亲请安。”原本,晨省晚定两回请安,是要行跪拜礼的,倒非硬性规定。前年,崔如英初习骑射,不慎落马受了重创,数月后方痊愈。这期间自是无法给父母请安的了,康复期因为腿伤不便也只是作辑作数。后来,族长发了话,晚辈给长辈请安,作辑即可,也算是开明家风。

    “母亲”是谪母,三十多岁的中年贵妇,雍容华贵,出自赵郡李氏。

    见了崔如英,崔李氏掀了掀眼皮,露出一丝微笑:“三郎来了,这些俗礼能免就免了吧。”

    崔如英仍是深深一辑,字正腔圆的说道:“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给父亲母亲请安一事绝不可免,更非俗礼。”

    “三郎有心。”崔李氏摆了摆手:“去给你父亲请安吧。”

    崔如英恭恭敬敬的应了一声,慢慢退出屋子,走出好远才拍了拍胸口,嘀咕了声旁人听不懂的话:“万恶的封建社会啊”

    他接着转过天井,在厅堂门口站住,恭声说道:“孩儿来给父亲请安。”

    厅内传出一个醇厚的声音:“进来吧。”

    入门处便是一排屏风,上绘山水画;转过屏风,板壁前放长条案,条案前是一张八仙方桌,左右两边各配两张扶手椅;墙正中挂着中堂画,左侧条幅上书“诗书执礼”,右侧则是“孝弟力田”;墙两侧皆是名人字画,内容多为儒家治家修身格言;堂中央两侧摆放对称的几和椅,是晚辈或下属的排列座式。厅堂摆设典雅庄重c端方肃穆c秩序井然,正所谓是“添一笔则无章,少一笔则意寡”,只有相得益彰,方能起坐之间,自成天地。

    左首处坐着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儒生,相貌堂堂,正是崔羿。崔如英走到他面前作辑行礼时,他眼神似有些复杂,自己这个庶子自从受伤之后仿似变了个人,总之是愈来愈叫人心生好感了。

    博陵安平房,东汉西河太守崔钧十世孙崔昂的后裔,号为博陵安平房;

    博陵大房,前燕秘书监崔懿长子钜鹿县令崔遇的后裔,号为博陵大房;

    博陵第二房,前燕秘书监崔懿第二子饶阳县令c博陵太守崔琨的后裔,号为博陵第二房;

    博陵第三房,前燕秘书监崔懿第三子崔格的后裔,号为博陵第三房;

    博陵第四房,前燕秘书监崔懿第四子崔邈的后裔,号为博陵第四房;

    博陵第五房,前燕秘书监崔懿第五子秀才崔殊的后裔,号为博陵第五房;

    博陵第六房,前燕秘书监崔懿第六子崔怡c第七子崔豹c第八子崔侃的后裔,合称博陵第六房;

    其中博陵二房尤为显赫,被视为天下士族之冠。

    本朝初,修订《氏族志》,既属关中集团,又是山东名族的博陵崔氏第二房崔民干被定为第一等,只是在太宗皇帝的直接干预下才被下调至第三等。

    前凤泉令崔焘c当朝侍中崔敦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