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章 前世今生 恍如一梦(一)(第1/3页)  纵横初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圣人说:为人弟为人子的人进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顺从兄长,行为时常谨慎c守信,博爱大众,而亲近仁者。在上述几点全部做到之后,若有余力,则可研习六艺之文。”

    课堂间忽然传出一个稚嫩的声音:“先生,若是出门在外,兄长的言行有悖圣人之言,那是否仍要顺从兄长之意呢?”

    颔下蓄着山羊胡c身形清瞿c穿一身洗的发白的青色长衫的先生一听这声音,便知是崔家那个庶子,目光懒得转向那处,云淡风轻的说道:“自是以圣人言为准。”

    “对了,三人行必有我师。”那个稚嫩声音“哦”了声,又问:“如此,圣人之言有悖圣人之言了吧?”

    先生感觉一下子不好了,崔家庶子所言似是有些拗口,却不难理解,圣人言“出则悌”,原本是让世人敬爱兄长,但既是“三人行必有我师”,兄长也不一定是对的,究竟是该“出则悌”还是“有我师”,的确是相悖了呀。这崔家庶子,咋这么多刁钻古怪的问题呢?瞧这小子唇红齿白的,却是个牙尖嘴利的主,着实叫人闹心哪。

    崔家小子敏而好学,但太过“不耻下问”,一些个问题让先生都张口结舌无言以对,弄得熟读经史子集的先生很是下不来台啊。

    说来也怪,这小名唤作“三郎”大名叫“崔如英”的崔家二房庶子四岁开蒙,素无智名,泯然众人,乃至七岁那年初习骑射自马背摔落昏厥,醒来后不知身在何处己为何人,数月后方恢复正常。不想,他摔这一遭却似忽然开启了智窍,真真是耳闻则诵过目不忘,不仅《孝经》c《论语》倒背如流,居然开始通读“五经”。

    这崔家族学共有三位先生,讲读《孝经》c《论语》的叫做姜闻之,正经读书人,奈何终考连年不过,在长安落魄数载,终是心灰意懒返回家乡,知天命而入崔氏族学做了启蒙先生,安心教书育人。

    时下学童多为六岁启蒙,但博陵崔氏自是非比寻常,族中子弟四岁入学者大有人在。自然,先生花费的精力便需多些。好在崔氏给予族学先生的束脩颇丰,就便耗心费力也是甘之如饴了。

    姜先生施教,讲究循序渐进,求学治学,当严谨细致,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所谓“学而时习之”是也。然则此乳臭未干的小子未学走先学跳,欲一步登天,莫非真有生而知之之能c自视天才乎?崔氏三郎,众小儿中一异类也。

    下堂后,姜闻之兀自忿忿:“如斯小儿,真乃朽木不可雕,气煞老夫也!”

    “姜兄,又是何人伤尔肺经?”说话这人约莫五十岁,国字脸,面白无须,温文尔雅,儒衫翩翩。

    “能有何人?崔三小儿是也。上堂多刁钻古怪之问,端的是歪曲圣言,不学无术,荒诞不经,着实可恶。”姜闻之险些将山羊胡扯下一缕来,痛的直皱眉:“崔兄,圣人曰:有教无类。老夫却真真教不得崔三,无能不敢为。”

    “三郎?”崔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俊俏孩童的身影,身量较同龄人更高,穿着虽不显眼,却干净清爽,如同其一双眸子,清澈透亮。他倒是对这个三房堂侄观感极佳,心知姜夫子为人稍显守成,免不了为堂侄儿说些好话,从一摞书中抽出一张宣纸来:“姜兄且看这个。”

    姜闻之接过去,漫不经心的扫了一眼,纸纸寥寥廿余字,写的正是《诗经》中“淇奥”中的名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以为崔兄又得好文也”姜先生不以为意,正想将纸放下,忽“噫”了声,拿起那张纸细细察看,越看脸上表情越是精彩,手指无意识的在空中横竖撇捺,似是在临摹纸上文字。

    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