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四章 公侯王臣(第1/3页)  锦绣三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皎洁的月光,缓缓流淌的河水,两个一丝不挂的男子并肩靠在一个小水湾石壁上,欣赏着清朗沉静的丹阳山水。

    两人貌似已经在水湾里交谈了很久,说话都很自然随意。

    “如此锦绣河山,正是我等大好男儿驰骋显能之地!”张绣早已不复先前的阴沉,忽的抬起手臂挥向远处崇山峻岭,扬起阵阵水花。

    相比张绣的谈笑自若,周瑜却是不知为何一副全身很难动弹的样子,略显艰难地倚靠在石壁之上,一口一口换着气说道:“只是,没想到,会与你一衣带水,共处一河,谈论世间风云。”

    张绣无所谓一笑:“这世间不是所有事情我们都能知晓预料的,就好比你以为这河是既宽又深的,跳进来会大有所为。但是入水之后才发觉这河水的深浅只能保命,不能让你这条潜龙横江纵游。”

    张绣说似简单无意,但周瑜此刻却用心琢磨。

    若赴江东为帅,依自己的文韬武略和孙伯符的骁武勇冠和隽才大志,在江南翻云覆雨并不是难事,但是然后呢?

    割据江南成王霸之业容易,但是北入中原成就千古帝业,还会这么容易吗?

    南人自古多自保自满之心,少进取创新之心。昔日西楚霸王项羽,覆灭暴秦之后却只是自满于一个西楚霸主之位,分封诸侯大搞商周封邦建国之事,不思仿效始皇成就一代楚帝,建立项家皇朝,结果反被一个刘邦一个地痞出身的汉王逆袭,于是大汉开国,后来人以秦皇汉武为华夏极盛!

    纵然当下孙策小霸王之称,有席卷天下之志,但是张绣的一番话,却使得周瑜眼光看的更远了一些。真正的霸王项羽席卷了天下却不能得到天下,孙策这个小霸王就算能够得到天下,能保住天下吗?

    回想孙策在江东施政举措,无一不是短期见效快,而对于长期却无异的政策。就好像张绣方才主动与他提起的东吴世袭领兵的传统,看似从上到下都是好处,但是在张绣的分析之下却是弊大于利。短期之内这些世兵是孙氏统治江东的基础,但长远看来世兵制会成为孙氏政权最大的隐患。

    孙氏世袭领兵的传统来自于孙策本人。孙坚当将军时候,麾下部卒多是自己私自征募或者自愿投靠的,私人部曲性质比较严重。因此孙坚遇害时,孙坚的亲族是可以继续统领这支部队的。但是当时孙策还年少,没有统兵的声望地位。于是这支部队被袁术吞并,孙策也一直在袁术麾下磨练。

    等到孙策终于磨砺成了一头猛虎,老爹的旧部诸如程普黄盖韩当这些都愿意听他调遣,孙策这才得以拿回这支部队。于是,世袭领兵的传统从此开始。

    孙策想要渡江在江东打拼下一片基业,必须首先获得江东豪强地主们的支持!

    在这里必须提及江东不同于其他地方的一面,江东不像中原长期经受黄巾之乱以来频繁的战乱冲击,原先的地主田庄经济保持的很完整,因而江东的豪强地主世族这些势力要比中原的更强,这种状况下必须先得到豪强地主们的强力支持,孙策才能有征略江东的基础。

    这里还必须解释一下地主田庄经济。相较于每个朝代初期基本都是以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占据主导的经济基础,封建社会不可逆改的根本矛盾导致到了每个王朝统治后期,土地都在不断兼并,贫富两极也在不断分化。

    田地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大部分劳苦大众无地或者少地,然而地主们不可能自己种几百亩地,广大老百姓也不能不吃饭。劳苦大众租种地主的土地生存,地主榨吸劳苦大众们的汗水鲜血。

    比起被迫性的依附,现实中相当多的农民其实是自发性投靠豪强地主大族的,甚至将自己的田地几乎无偿交到势力强大的豪强世族手中。因为归属于世族豪强之后,便能依靠世族豪强官僚势力之间盘根错节的关系在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