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三章 圆明除夕(第1/2页)  步步重生之生死相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三章圆明除夕

    我收拾好带着娟子和喜儿慢悠悠晃出了门。一出西跨院儿来往的下人就多起来。时值掌灯时分,王府的众多“苏拉”(男仆)正怀抱大捆芝麻秸,随走随撒,往西跨院而来,每逢除夕皆要如此称“撒碎”,使人行其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谓之“踩岁”。“踩岁”其含义有二:一有踩住不放的守岁之意,二有踩碎一切邪祟之意,以保来年吉利。一群人老远见了我都赶紧上前两步,笑的跟朵花儿似的巴巴的请安。这大过年的我只得陪笑着示意喜儿一一发了红包。往年红包随便包个仨瓜俩枣的就应付了,可如今圣上亲封阿玛为“西安将军”,我这红包的份量都得跟着涨了。昨天包的时候娟子替我包屈:“这别的一点儿实惠还都没享着呢,要发出去的银子就快翻番儿了。”或许这就是这个时代很多大户人家的无奈吧。整日里死要面子活受罪。四爷平时最受不了这个。所以,娟子可不敢在他面前叨咕这个。我也不愿意就为了阿玛的这么个名号就好像跟以前不一样了,可是到底不敢冒险让人家说他“西安将军”小气不是。

    “撒碎”告毕,方才掌灯,我跨进无倦斋院门时,正赶上燃灯司役上穿红青色对襟褂子,头戴红缨帽,足穿棉靴,每人随身带着大批蜡烛,将屋廊、影壁以及粉墙、游廊等处各式灯笼迅速点燃,一时间院子里凝辉溢彩起来。待我漫步来到无倦斋中堂,除了年氏其他人都到齐了。四爷和四福晋均身着朝服正中端坐。平时鲜少见四福晋头戴“钿子”内着蟒袍,外套八团四正四行的团龙补褂,胸挂朝珠,手握“十八子”手串。我端的一礼,四爷也不多话,一挥手示意我坐他下首。对面李氏目光炯炯的看着我,我也毫不客气的看回去。估计是我身上穿的多罗格格朝服刺激了她,本来她穿的侧福晋朝服就和我的相差无几。这会儿四爷又叫我坐在他下首明显就压了她一头去。我缓缓坐定后才把眼光从李氏身上收回,看向四爷使劲儿拿眼皮儿夹他,心想:如今我躲尚且来不及,往这儿一坐还不是自己往枪口上撞。四福晋只柔柔的笑着瞅了瞅四爷再瞅瞅我,继续和她们寒暄。我椅子还没坐热,年氏就也穿着朝服带着呼呼啦啦一队仆从来了。我、耿氏、宋氏、武氏这几个位份低的纷纷站起来,齐齐给她请安。待她礼毕,大家齐赴神殿焚香点蜡,谓之“安神”。王府所供神位,并非神像,而是五个长形黄纸口袋,称做“神敕”。我每每看见总不得其解。估计又是萨满传统。安神时,院里燃放了第一次鞭炮。

    此后由神殿出来,来至正殿清晖阁,准备辞岁。此时的清晖阁中央装置“五屏风”,前设置宝座,左右两旁放置二高二矮小方几四个。左摆苹果一盘,右置方口大瓶,内插三镶如意。如意下端的朱红穗子垂露瓶外,谓之“平安如意”。左右二矮方几上,各置香炉,焚化檀香。条案上面,增添吉祥摆设,如一盘冻柿,上插小如意,名之曰:“事事如意”;一盘盛有面制的桃子、石榴各二,上插绒花蝙蝠,谓之“福寿三多”;一盘盛着黄白年糕两块,上插红绒金鱼,叫作“年年有余”。殿中的地面平铺毛毯,门挂杏黄色棉帘,帘子两端缠扎着杏黄绒绳,卷放自如。待众人入殿,辞岁的活动开始了。这时忽听一阵靴声,王府下属众官员齐集院中,分班排列。殿内四爷在宝座就位,廊子上两名太监各执绒绳分列左右,只见门帘徐徐上卷,室内太监在宝座前平铺“拜垫”。首批由弘时带班向四爷辞岁,行“两跪六叩”大礼。礼毕,门帘下放,四爷让四福晋就座。继而福晋就座,帘又上卷,此班仍弘时带,其礼如仪。接着鞭炮齐鸣,众人道贺。辞岁盛典已至高峰,帘垂礼毕,官员告退。继之为长幼尊卑依次辞岁。给压岁钱,分南杂拌。一时衣香鬓影,笑语欢然。少顷,众人回到无倦斋,此时东二间内,一张螺钿的大八仙桌,上面杯盘罗列,盛馔频陈。这餐盛宴即为“团圆饭”。待四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