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六章 明莫明兮F(第1/1页)  旷古绝今一樵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八七佛之为佛说到底

    释迦摩尼在家出家成道的故事,

    信佛学佛修佛之人,不说全然耳熟能详,但多少也知道一个大概的吧,

    作为得法之人更宗门新祖,为何于人究问如此泛泛之知呢

    张日用一边给慧能和自己斟茶一边思索之中,渐渐有所恍然了~~

    我等信佛学佛修佛,当然多在服膺其理其义了,

    是不是或也正因为如此,往往也易于中纠缠而蔽于一曲呢?

    因为佛之为佛说到底,不亦人一己生命意趣和百年志向的着落及最终成就的故事而已吗

    想释迦摩尼生为“举国人之命”的王位继承人,大争时代却于富国强兵c开疆拓土毫无兴趣。

    年迈国王,忠心大臣于之绞尽脑汁为选美妃c为呈伎乐c为建四季宫殿且“令习兵马c手搏c射御”等等帝王之术,更差千骑万乘导从“案行国界,使观施为”,惟望能生巍巍权欲及治世宏图大志,可太子眼里心里于中看清的却是人百年生老病死的不堪和苦悲,于中想明的却是王权如浮云c美女为骷髅c宫殿成野坟的无常和虚幻,反是更加坚定了“专精至道,不思欲乐”的绝决之心

    思维至此,张日用有些明白慧能的用意了:

    “师弟,愚可不可以这样理解,

    佛缘一己生命志趣‘专精至道’而悟世界人生本相,那无常无我寂灭涅槃之说,不但是其王权富贵所弃之由,更亦一己自身成就之因?”

    “师兄所言极是!”

    慧能放下茶杯紧接而言:

    “天生一人,天生一性,人人皆有一己天禀的生命意趣。

    此中之适,谁都知道因此便得百年畅怀,生命无憾,

    但因缘之人因缘之中,又总有太多的欲望及由此而来的太多无奈,或这才是人不得安乐安稳更万般烦恼的根源吧?

    而佛之为佛,

    是不是不仅特别清醒与生俱来的一己生命意趣,且更在自觉将那适志的‘专精至道’作为了一切放下的毕生事业呢?”

    “原来空门不空啊!”

    听到这里,张日用似乎一下有悟。

    “是啊,或正因为人看空了一切,才更能认清世界,认清自己吧?

    所以,《金刚经》看在透说一个空字,实则更在启人知空识空悟空以达‘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生命妙境。

    因为,那心不仅是一切清净寂灭终极安稳之得,更人百年住无所住c得无所得一切解脱的所见所明。人有此之明,便会了无牵挂更无畏无惧去着落天秉志趣而自在生命c无憾人生了吧?”

    “对呀!

    圣人‘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逆水行舟,虽毕生不遂,却‘乐以忘忧’。

    之中得失不计,不亦某种意义上无住生心认清识透了那天下归仁之为之求,才是一己百年适志的真正,才是一己生命存在的真正吗?

    此中的义无反顾和无怨无悔,不但是人生命的畅怀,更亦人生的无撼了。

    而庄子窘迫至缺衣少食,却自喻适志栩栩蝴蝶,不亦多在了然一己性情更百年志趣的真正吗!

    此中唯求‘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自在过隙生命,逍遥蜉蝣人生那泥涂不移,亦人畅情畅怀的得其所哉呀!”

    似有幡然的张日用说了,不由拿起茶杯一饮而尽。

    “那一切无常无我无住寂灭生心之中,何又为别驾大人畅怀生命,无憾人生的适志呢?”

    ~~张日用有悟之际,慧能话峰一转,便直直相问了。

    飘天文学_www.piaotiange.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