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八章 庐山师遇D(第1/2页)  旷古绝今一樵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三七渐信顿悟,随类所益

    通向绝美山峰的道路,虽只一条最佳的途径,但对开拓者而言,如何向上走通,或才是唯一的抉择吧?

    因此,世上每一座巍峨,都会条条大路,处处小径,我们后来者于中所去所见,还真只是只在一己的欲求或意趣了

    听罢圆梦师父于道生大师“顿悟成佛”之说的展开,慧能想了想说到:

    “师父,弟子以为,

    人于不二法性之中顿悟自在,解脱生死;

    人于三大阿僧祗劫历十位c十行c十回向c十地等等渐近渐达佛境,之中那渐信顿悟无非是佛使众生随类各受其益的方便罢了。

    道生大师既谓‘顿悟成佛’,又言‘必籍渐信’等等,是不是亦佛祖更佛法觉人济世之旨广大的一脉相承呢?”

    ~~渐信顿悟,随类所益!

    圆梦听了豁然之中,一下有些坐不住了,起身片刻思维之后,更有醍醐灌顶之醒。那内里长久的困惑,不仅因之云消雾散,且对己之梦圆,似乎又重新有寄有存了~~

    “形有巨细,智亦宜然”,

    眼前这个年轻的求法者,或才是佛法继往开来的真正龙象,或才是道生大师人皆能佛,顿悟成佛之愿实现的真正希望吧,于是面对慧能恭敬作礼,言之由衷:

    “善知识所意法无顿渐,顿渐在人;达佛之境,即是成佛;渐信顿悟,随类所益启人甚深,所谓自在解脱与庄严世界,都是佛法一味。

    贫僧如今入佛不迷,坐禅不惑,善知识真吾师也!”

    “师父”

    随之起身的慧能闻之有些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了。

    “教学相长啊!西首多年,贫僧于此深有体会,善知识不必客气。”

    圆梦和尚好久没有今日这么舒心畅怀的感觉了。

    “师父,那弟子真就不客气了?”

    圆梦和尚方才那句坐禅不惑已是入心的慧能这时突然灵机一动。

    圆梦听了,似乎愣了一下,即刻神情肃然,态度诚恳:

    “请善知识教我。”

    “师父刚才说坐禅不惑,而弟子于坐禅几近无知。

    人言‘欲得会道,必须坐禅习定,若不因禅定而得解脱者,未之有也。’

    还请师父为弟子释疑解惑!”

    “这”圆梦明白过来之后笑笑:

    “这样吧,天已渐暗了,贫僧先给善知识弄点儿吃的再说怎样?”

    “师父,弟子去生火!”

    圆梦和尚实际的应承,顿叫慧能欣喜不已。

    一三八是学在思不在坐

    暮色四合,

    山野更寂,

    慧能晚饭之时,独自屋外的圆梦和尚望着渐明星光,想着将要与人展开的话题,一时不由纷纷思绪

    菩提树下,佛祖禅坐四十九日目睹明星大彻大悟,但若没有之前太子对生命的大疑问,没遍访仙人的大迷茫,没六年苦行仍于生死解脱杳无音信的大失望,又何来一坐的幡然之醒

    禅定当然是佛祖成道的因缘了,但仅也一缘而已吧?

    自己近三十年的坐禅习定,于生死解脱的开启和百年自在的受用,其决定的究竟又在哪里呢?

    屋里这位年轻的善知识,人对禅定几近无知,更没一点儿实际的接触,却因广学深思不仅会心大师“慧解为本”的入道之要,且更洞然佛法觉人济世的玄妙之旨,其中之禅,又何关一坐?

    可这位悟性非常的求法者,为何又如此在乎这一问题呢

    时佛祖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中对坐禅的众比丘开示有曰:

    “其有修十想者,便尽有漏,获通作证,渐至涅槃。

    云何为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