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三章 搭错车的时代枭雄(三更求订阅)(第1/2页)  逆流黄金岁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90年代,正值中国的市场经济在发轫之时,泥沙俱下、沧海横流,钻政策空子、打擦边球、甚至不惜走私、造假发达起来的老板不在少数。

    牟其中就是这么一个企图在政治资源与经济领域的灰色地带攫取利益的寻租者。

    而且他很有手段,做人很有一套,当时,一些很有政府背景的国有金融机构,如中国农业信托投资公司等皆与牟其中来往密切。

    他是最早看到国有企业解体及体制转型将带来巨大商业契机的人之一,他早年倒卖座钟及“罐头换飞机”都与此有关。

    92年之后,在中央决定对中小国有企业进行第一次产权改造的时候,他敏感地认识到这将是一场百年一遇的资本大盛筵,对陷入困境的国营企业的重组与倒卖是下一轮财富累积的主要手段。

    他频频宣布大型项目,其实都是为了从各地的金融机构融到资金,以空手套狼的方式在企业转型中获取利益。

    错了吗?

    当然错!但错误并不在于他获取利润的方式,其后的十多年里,空手套白狼一夜暴富的人多了去了,只要稍微有点背景,就能从国企转型中咬下一片肥肉来。

    人家怎么没出事?

    牟其中的错误在于,他太高调了,空手套白狼这种东西本来就见不得光,他却频频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理论。

    他只是个商人,却抽着总理的心。说一些和商业扯不上关系的高论,做好像跟商人本分无关的事情,自然就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他那些连续不断的大手笔确实吸引了不少目光,但细究起来,根本一点信服力都没有,最终也让他在政界、经济界、传媒界和社会公众层面多重失信。

    或许,91年,牟其中倒飞机的成功,是他名噪天下的开端,也正是其失败的源头。

    用中国的轻工产品去换苏联的飞机,这种原始的以物易物的贸易,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涉及的数额太大,还缺乏信用中介,再一个,操作起来真的很繁杂。

    这种疯狂事,但凡头脑清醒的人几乎想都不敢想,牟其中却硬是把它变成了现实。

    咱再回头看这个奇迹,牟其中本人的胆识固不可少,但天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当时国内经济过热,内需却严重不足,造成了大量的产品积压。却有巧遇苏联的顷刻解体,不要说资源,连国土都要重新划分。

    苏联局势空前动荡,这才使得俄罗斯人决心冒一次天大的风险,对明天摸不着头脑的飞机掌控部门一咬牙:“再不冒险,以后恐怕连冒险的机会都没有了。”

    就这样,在没有任何保障的情况下,飞机先期飞抵中国,牟其中以此拿到了第一笔资金,并一下子名扬天下。

    当时的人们认为他是神,或许他自己也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既然空手可以倒来飞机,那么,世界上还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呢?

    但偶然当必然?怎么可能每次都成功?

    自从达成“罐头换飞机”的传奇贸易后,牟其中再没有认认真真地做过一笔生意。

    99年1月7日,他坐着黑色奥迪车到公司上班途中,在门头沟附近一路段,一名交警上前拦车,此时,早已布控守候的北京、武汉两地警员快速跟上,将之抓获。整个过程前后不到三分钟,路人均无察觉。

    牟其中遭拘捕时似乎并不吃惊,这是他早就预料到的结果。警员在他身上搜出一封信件,信中他请熟人在自己出事后照顾自己的孩子。

    纵横整个九十年代,他曾被当成财富、志向和韬略的象征,备受尊崇;也被称为“首骗”,名声扫地,只剩一地鸡毛。

    从“首富”到“首骗”,其实也就在一夜之间,这就是牟其中。

    楚阳为何称牟其中为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