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二章 牟其中(下)(第1/2页)  逆流黄金岁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厉害吧!

    罐头换飞机,这种事情说出去谁敢相信?哪怕后世,如果不是了解这段史实,贸然听了也会觉得天方夜谭。

    而在那个年代,起初谁也不相信牟其中能做这么大的买卖。

    直到1991年底,第一架能载164人的图-154客机飞抵成都的双流机场,并交付给牟其中的南德集团时,人们才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

    牟其中罐头换飞机的故事还得从89年开始。

    1989年,牟其中受邀参加世界经济论坛,归来之后,在从万县到燕京的火车上,他认识了一个河南人。

    这个河南人正是牟其中罐头换飞机的源头。牟其中从前者口中得知陷入动荡苏联正准备出售一批图-154飞机,却苦于找不到买主。

    牟其中当下就动心了。

    当时,南德既没有外贸权,也没有航空经营权,更没有足够的现金,要做成飞机贸易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牟其中不那么想,他不喜欢实业和生产,从他经商至今,他就没干过实事,最喜欢的就是这种空手套白狼的操作。

    对他来说,这是个天大的契机,也是向世界证明自己的机会。只要做成了这笔交易,还有谁能质疑他?

    牟其中决意一试。

    他开始奔走,四处打探情报,首先要弄清楚国内有谁要买飞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终于打听到川航有意购进大飞机,以逐步换掉运7、运12飞机。

    牟其中当即七拐八弯地前往川航洽谈,川航确实有意,二者一拍即合,经过国家计委批准、民航总局同意,川航同意购进苏联飞机。

    其实也是出于成本考虑。

    在牟其中找上门之前,川航是打算买波音客机的,但一架波音客机要二、三亿人民币,而一架图-154飞机需人民币五、六千万元。

    二者相比,当时还不算太财大气粗的川航当然优先会选择图-154飞机。

    解决买方之后,牟其中开始奔走卖方,他打听到,当时的苏联迫切需要中国的轻工业产品,而中国有大量的轻工业产品和食品积压在仓库里。

    牟其中就跟苏联谈判。

    他很能抓住人的心思,接待苏联航空工业部官员的地点选在燕京钓鱼台国宾馆。

    这个地方有什么讲究呢?这么说吧,不久前戈尔巴乔夫同中国领导人还在这里举行过会谈。

    牟其中只是“无意间”透露了一下,一向唯上的苏联同志立刻肃然起敬。

    就这样,这笔不可能甚至有些荒谬的生意居然变成了现实,苏联同意了,同意了牟其中以罐头换飞机的方案。

    搞定川航和苏联方面之后,国内那些轻工业厂家当然不成问题。

    这时候的华夏,正值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市场非常低迷,很多厂家都有大量的轻工业产品和食品积压在仓库里。

    有川航和苏联方面的合同打底,在交易完成前,那些轻工业厂家甚至没跟牟其中要一分钱订金,就将价值几亿人民币的500车皮日用小商品轻易而且廉价地交给了牟其中。

    1991年中期,南德、川航与苏联方面达成协议,中方用价值4亿元人民币的500车皮日用小商品换购四架苏制图-154飞机。

    这笔贸易经媒体报道后,牟其中顿时成为全国热点人物,他自称从中赚了8000万到1个亿。

    “罐头换飞机”令牟其中一夜成名,也让他对自己的“空手道理论”深信不疑。

    他曾经很自信甚至带着骄傲地对来访的记者说过这么一段话:“过去的经济规律已经变得十分可笑了,工业文明的一套在西方停滞不前,在中国更是行不通,我们需要建立智慧文明经济的新游戏规则。有人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