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三 章(第1/2页)  家藏春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坐在旁边的汪家大少爷听得也很认真,他一时还没反应过来。外面说书人听爷爷在里面说的话,把鼓点敲的更响,干脆也来个串子。说书人姓胡,本地人,小时候过天花,双眼失明,大了,家里人为给他找一条谋生出路,就寻了一师傅跟他学说书。他学的是江淮大鼓,在我们那一带很受欢迎,大人小孩都喜欢听。他妻子是他的“扶手”,“萝卜花”眼,虽视力不好,但能看见东西。她用一根五尺长竹棍,一人捉一头引着丈夫,瞎子背着大鼓和鼓架等家什跟后头,妻子右手拿一个小銅锣,锣槌也是銅的,象个小陀螺,锣槌的杆子夹在食指和中指之间,每走几步就敲一下锣。瞎子天生一个好嗓子,说起书来韵味很强,古书的故事情节烂熟于心,有时他还自编一些风流情节以调人胃口,他还善于即兴自编一些褒贬人的小段子,说的有鼻子有眼。人们都说是老天给他一碗饭吃。今天他也想来一手,以呼应爷爷。他不紧不慢的打起板子,鼓槌很有节奏的敲着,哼起来了,

    “嗯嗯嗯,啊啊啊,”

    抑扬顿挫,韵味十足,

    “列位父老听我言,我今不想表从前,只想表表荒田塝,荒田塝上一进屋,一棵大树立在门前,,这棵大树长得怪,树上生了八个桠,送子观音知此事,腾云驾雾到他家,观音不把别的送,送了一个大王八,。”

    汪美章父亲一生不务正业,吃喝嫖赌,东边吃羊肉西边吃狗肉,到张家说李家,到刘家说马家。人们送他一个外号“汪八叉”。

    中饭桌上,汪大公子很是开心的说此事,汪美章小眼睛只顾看菜,得意的端杯饮酒,没在意儿子说的,倒是他老婆留心了,她毕竟是官家出身,还识点字,她把筷子往桌上一戳,

    “你还吃吃吃,喝喝喝!人家都骂到你家祖宗八代了。你说这光棍不就是指你吗,衙门不是我爹吗,树有八桠不就是八叉吗,这王八就是你啊,死鬼!”

    这么一说,汪美章倒是恍然大悟,气不打一处来,酒杯一摔就要出门去算账。古人说,

    “家有贤妻夫不招混事”。

    妻子知道这趁酒性一出门必招祸事,她在娘家见父亲处理过很多事,也算见过世面,忙过来劝阻,

    “你知道忍字头上三把刀,宰相肚里能撑船吗?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啊,要想和人斗得讲策略,凭你现在这样去和人斗行吗?”

    见丈夫气消了点,骄气地推了他一下胳膊,

    “去喝酒吃饭,以后再说。”

    丈夫坐下,看了儿子一眼。儿子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我哪知道这些啊!都是你们大人的事。”

    转眼,大伯他们兄弟五人都长大了,大伯已到弱冠之年,个个都能独当一面,干起活象小牛一般,家道也殷实起来。忙时顾四五个伙计。大伯当大师傅,实际就是现在的队长,带领和安排人干事。爷爷干农活的时间少多了,有了点资本积累,孩子们都大了,要为他们的今后谋划了。他开始调研,走访了农村的几大作坊,掌握了点资料。他想,自家五个大男孩,还有自己都喝酒,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大伯爷爷家四个孩子和大伯爷爷五个人也都喝酒,加上来人待客,每年可是一笔可观的开支啊。晚饭后,爷爷提着桅灯出门,去找大伯爷爷商量大事。四个爷爷住20间草屋,一字型,南10间,北10间,中间一巷子,一丈五宽,巷口通后面小路,村子人进出都从这巷子。按兄弟排,大伯爷爷住南边,和爷爷一栋,三叔爷和小叔爷住北一栋。四道黑漆大门都在正中,门轴下两块60/40/50公分青石垫,45公分高的门闸平日不拿,只有贵客临门才拿去。室内四柱落地,三间敞厅,两边主次卧室,正中间摆着八仙桌,四条长凳,上方两米长书几,书几上方是“香火”。外看四户一模一样,不分伯仲,这是祖爷爷置办的,以示公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