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四章 假日经济(第2/2页)  金瓶梅里的经济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明朝初,朱元璋同志是吃过苦的人,况且工作起来是拼命三郎,他认为给你发了工资,让你当官已经是优待了,当年老子连饭都吃不饱,还休息?在他看来,当官是一件轻松的事。

    有些官员提出要恢复前朝的休假制度,被老朱驳了回去,然后老朱规定了休假制度,还真是简单易行:一年休三天!分别是过年、冬至、本人的生日。我想这样的规定,一定与他当年对元朝官员的负面印象有关。

    但实际实施后,出现很多问题,比如两地分居、子女教育问题都无法解决,于是后来规定从十二月起放寒假,为期一个月,才算解决了部分问题。

    到了明朝中后期,假期还是增加了。至少我们从《金瓶梅》里看到,春节、元宵节、九月十五日、中秋等有假期。

    从经济学角度看,节假日以及“黄金周”对经济尤其是对市场消费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节假日经济所覆盖的范围非常广,不仅涉及旅游业、服务业、餐饮业、娱乐业、交通运输业等,甚至还涉及教育、医疗、文化等行业。尤其是在买方市场的情况下,促进消费,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

    严格意义上讲,节日经济并不算是一个真正的经济学名词。但它有悠久的历史,早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忽视的客观现象,经济学家将其归属于消费经济范畴,主要是因为人们在节假日的集中购物和消费行为,会带动整体经济发展。

    从整个社会的发展以及个人消费的规律(有钱必须有闲)看,节假日的调整和延长,是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飘天文学_www.piaotiange.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