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六章 利益共同体(第1/2页)  金瓶梅里的经济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利益共同体是一个较新的名词,它的大意就是双方或者多方在理性估算的基础上,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和利益,以不同方式结成团队、组织或联盟。互利共存是本质联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是基本特征。任何一方的利益与整体利益息息相关。

    古人虽然不用这个名词,但他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却非常深刻,建立利益共同体的手段和方法也非常多。

    与《金瓶梅》有血缘关系的《水浒传》,梁山好汉就是一个典型的利益共同体。要入伙先以身试法。

    为了建立这个利益共同体,他们有两个基本办法。一个就是“投名状”。但凡好汉们入伙,须要纳“投名状”。大意是一个人在加入绿林时必须签署一份生死契约,有了“投名状”便有资格入伙。一旦有了“投名状”,大家都是生死与共的兄弟。

    《水浒传》第十一回,林冲上梁山投奔王伦,王伦却要他拿一个人头来当见面礼。王伦的意思是,你小子在我眼皮底下杀个人,就表示你铁了心跟我混了,这是我们“道上”规矩。

    加入利益共同体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宋江、吴用设计,挖一个坑,让你进坑。只要你进了坑,你就成为官府的通缉犯,为了生存只好上梁山入伙。

    吴用的这个坑,不是小坑,而是杀人放火,与官府为敌的大坑。如杨志、卢俊义、孙公胜、李逵等无一不是触犯刑法,被官府缉拿,有家难归,有苦难言,被逼上了梁山。

    《金瓶梅》里的潘金莲也知道利益共同体的重要。西门庆死后,原本就与女婿陈经济有染的潘金莲,就目中无人,频繁地和陈经济勾搭起来。她唯一畏惧的就是吴月娘。一天,潘金莲和陈经济在楼上玩的正好,不料春梅闯进屋。潘金莲苦苦哀求春梅为她保密。春梅当场表态,娘放心,爹死了,我就是你的心腹,绝不会做有损娘的事情。春梅虽然表态坚决,但潘金莲还是不放心。于是对春梅说,你要是真心为娘,那你当娘的面和陈经济做一次。春梅无法,大概也是自愿,当即与陈经济云雨一处。从此,三人为一体,肆无忌惮,淫秽不堪。

    这就是潘金莲建立利益共同体的办法,要入伙一起下水。

    西门庆是个商人,在商业场上,他先后雇佣了二十多个伙计,开了生药铺、丝绸铺等五个铺子,其规模就今天来看,相当于五个公司。老板与老板,老板与雇员,虽然是协作、雇佣关系,但西门庆却看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如何把员工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协调一致,让员工死心塌地干活,就必须用经济利益为纽带,紧密地绑在一起。

    西门庆的生意越做越大,一个人的资本是不够的,于是他想到与当今东宫贵妃娘娘以姊妹相称的乔大户(贵妃娘娘是乔老太太的侄女,乔大户是乔老太太侄儿)。乔大户原本与西门庆是邻居,资本雄厚,在清河也是数一数二的富户,和提刑官合伙做生意,当然愿意。

    当年,明朝的主要军事威胁来至北方。为了巩固边防,明朝实行开中制。即内地大户向边关纳粮和军需品,可以获得买卖食盐许可证——盐引。旧时西门庆和乔大户,到高阳关纳三万粮仓钞,派三万盐引(1引200斤食盐)。这是一笔利润丰厚的生意。

    西门庆为了巩固两家的利益关系,让儿子官哥与乔家长姐定了娃娃亲,两家不仅是利益共同体,还是儿女亲家。

    乔大户虽然有钱,却是个布衣,与提刑官西门庆不相配,于是出30两银子,请西门庆出面找到东平府,买了义官。

    乔大户与西门庆合资开了缎绢铺

    政和七年(1117)七月二十八日,10000两银杭州缎绢到家,应伯爵领甘润拜见西门庆。乔大户把崔本(乔大户外甥)叫来,一起收拾房子,开张卖缎绢。当下签约合同,得利十分为率,西门庆三分、乔大户三分、其余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