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6章 收割粮食-打谷机(第1/3页)  南明副榜举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而此时,川东参政刘鳞长、参将李占春回到重庆,向四川巡抚马乾、副将曾英报告借粮经过。

    听见杨轩自己五万之众不过是乌合之众,曾英大怒,手按刀柄对左右道“这个杨轩忘恩负义,若非老夫向四省总督王应熊大人报告其已经占领顺庆府,他一个的千总怎么能够主政一方,升为知府,参将什么的”

    四川巡抚马乾也颇为恼火,自己是四川巡抚,对方不过是一个地方上来路不明的知府参将,现在居然干出公开抗命之事。

    这种事情,不论那个上官都不允许。

    促此之外,自己要调一万担粮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拨付五千担,但还要明军攻下合州,自己来取。

    而曾英则对攻打合州信心满满,别的不,其部刚刚大败张文秀数万大军,现在各部士气正旺。

    除此之外,大家更羡慕忠义军的生活,明军虽然刚刚打败大西军占领重庆,但各地遭到破坏严重,民生艰苦,再加上很多豪门大户根不愿意缴纳赋税,大家生活艰苦。

    而杨轩生活异常奢侈,听隔三差五的吃虎肉,吃熊掌什么的,不要现在兵荒马乱的,就是在太平盛世大家生活也没有如此富足啊。自己打的

    大家暗自打定主意,先攻下合州,待两军接壤之后,到时候再用武力迫使忠义军借钱借粮。

    不曾英如何积极调兵遣将,准备攻打合州,单这两天顺庆府局势陡转急下。

    七月下旬,第一期军官教导营学员经过三个月学习,完成军械、战术、地形、人体等方面课程培训之后,大家正式结业。

    这天杨轩早早的来到西山脚下的训练基地,在这三通鼓之后,杨轩一一接见完成结业学员,并配发忠义剑作为佩剑。

    对学习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将领,如中队长王志耀、杨光泰等十余优秀学员,则分别委任为参谋,或转到护卫营担任职务,以资未来提拔。

    对其他学员,一般则回到原来各营,或者带原来部队,或者重新组建各个大队、中队,以在未来再行提拔。

    俗话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在太平盛世是这样,在兵荒马乱的乱世更是如此。

    这次共培养了一百多基层军官,通过三个月学习,大家学习与训练了一些带兵打仗方法,是未来军中骨干。

    有了这些骨干,组建军队就显得更加容易多了。

    借着这次机会,杨轩也决定扩大忠义军规模,护卫营扩大到6个步兵大队。

    除了刘惟明第6营仍为4个大队之外,其他各步兵营多扩充到5个步兵大队,其中第5大队为补充大队。

    骑兵营真正成营,扩大到4个大队,

    杨轩计划通过军官训练营提高中下级军官的素质,经过一冬的训练,然后再在明年弘光二年全军扩大到万余人之后,再率部出征,以驱逐张献忠。

    秋收将即,全川上上下下除了顺庆府获得丰收,为了防备周围的土暴子抢夺粮食,保境安民,先抽调这些刚刚毕业的学员前往各地,训练保安大队,控制地方保安部队,以支援大军作战。

    杨轩决定将扩编时间推迟到秋收之后,在确定整改方案之后,便马不停蹄的投入到秋收活动之中。

    这个时代由于人口稀少不到前世的一成,即便扣除城镇里面的,也不到两成,再加上玉米、土豆、红薯等高产量作物没有大面积推广,民众耕种的土地较为平坦。

    现在还是早上,山中的雾气还没有完全散去,而在平原地区则是一望无际的稻田,现在正是收割的季节,往日还绿油油的稻田现在变成金黄的一片。

    稻谷沉甸甸的,压得稻穗低低的,像一颗颗果实,远远望去,特别诱人。

    身边的老农不时拉过一颗稻穗,仔细数着一颗稻穗上有多少粒谷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