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一杯茶的独白(第1/3页)  荒野追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荒野追凶最新章节!

    苗族的小分支很多,笼统的概括,可以说成熟苗,生苗两支,熟苗活动范围大,与外界接触多,适应时代,生活习惯基本已经和常人无异;而生苗则是依旧居住在山林里,鲜与外人接触,对比下来相对守旧,族人多数保留了祖上的生活习惯。而生苗中,有一支很特殊的人,他们被称为蛊苗。顾名思义,他们,就是苗族中最会养蛊的一支。这一支,人数最少,可威慑力却是最强的,甭说是同族人,就连外族也十分忌惮。往前推个七八十年,这两个字简直让人闻风丧胆。

    其实蛊虫,也就是寄生虫的一种,经过特殊饲养调 教,可以寄生人体,帮助饲养者达成某种目的——或是治病救人,或是图谋不轨。因为人们的视线一直停滞在阴暗面,故而有了“触怒蛊苗,只能等死”的离奇说法。

    山村闭塞,朱添从小就没有离开过来园镇,他对蛊苗的了解不知从何而来,但却真真切切的保留了对传说的敬畏,或者说是恐惧。

    是新娘,吓跑了他。

    宋青树:“你觉得可信度有多大?”

    白争犹豫了一下,轻声说:“八十。”

    宋青树瞪大了眼,“怎么看都是在逃避罪责,哪来的八十?”

    白争是个孤儿,打小儿就在云南各个地区流浪,不客气的说,他认识的老头人,老土司,可能是最多的,那些旧时代的执法者早就威风不在,但却拥有满腹的故事可讲,白争喜欢听故事,尤其喜欢听那些老人讲的故事,在科技远不如现在发达的时候,他们却总有令人惊叹的蹊径可取。一路走来,耳濡目染,打下了不浅的刑侦底子,这也是为什么白连山一个警员都要对他恭恭敬敬的主要原因,早在五年前,白争数次帮助民警破案,已经在几座山的派出所里攒下了名气。

    他已经记不清自己是多久以前接触的蛊苗了,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从朱添的眼里看到他们的威慑力,那种直入人心的恐惧,很难装出来。让他最介怀的是,审讯时,朱添一度情绪崩溃,曾经向警察求助,求助什么?他不怕坐牢,但是白卫梁,确实不是他杀的,千万不能让蛊苗的人误会。他害怕蛊苗,甚至超过了坐牢。这样一个人,哪来的勇气去继续行凶?

    宋青树不敢苟同,用一种相当专业的口吻道:“在刑事案件中,很多东西是不足以形成信任条件的,比如眼下这种,嫌疑人的口供片面没有实证,同时又存在了左撇子和凶器柴刀两个有力证据形成针对,很难让人相信朱添不是杀人犯。”

    看到白争依旧皱眉深思,宋青树干脆放弃了以理服人的心思,“行,那你说,朱添不是,谁是?”

    白争:“跟我回去一趟。”

    两人再次来到白山养家,白争对罗欣和新娘进行了审问,两者对昨晚有无听到开门声给出了肯定回答,只不过当罗欣出来张望时,却没有看到人影,以为是乡民们嬉闹,故而直接把门给合拢了。这一点,与朱添的口供吻合。

    在回派出所的路上,白争讲出了自己的想法。

    如果说原本对朱添的口供报以相信是因为直觉,那么现在,白争就有了更加有力的根据。

    按照新娘和罗欣的口供,朱添确实是从头到尾都没有踏入新房,白争勘测过现场,如果要想在屋外探查新房的屋内情况,只有两个点可以做到,一个是窗户,一个就是大门。窗户在新婚当晚是有窗帘遮挡的,而在大门处观察的话,存在数个视觉盲点,根本无法看清屋内的全貌,也就是说,朱添当时不知道新郎不在房中。假使他的口供作假,一意孤行的要杀人,在主观意识上,新房依旧是他首要目标,可事实是,他没有进去。

    宋青树一下子就找出了白争的逻辑漏洞:“如果朱添一开始的首要目标就是大厅呢?他连蛊苗都知道,苗族的习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