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五十二章 会于东昌(第1/2页)  大明军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盛庸此时南下,正合了朱棣的心意,他也很清楚,必须要先将朝廷的有生力量打散了,不然南下一事只是镜花水月罢了,毫无可能。狂沙文学网

    如果朱棣真的一意孤行南下应天,那么等待他的绝对是朝廷大军的四面合围,跑都跑不出去。

    不说这一路上的粮草消耗,就是京城军京营卫所,四下府县的屯田卫所,还有在股后面的平燕大将军部,这些都是朱棣攻进京城的阻碍。

    在没有真正杀伤南军抵抗力量之前,南下不过是空想罢了,这一点朱棣还是看的很清楚的。

    再说了,就算是他能够打下去,又得天大幸打进了应天府南京城,占领了皇宫取缔了自己那个皇帝侄儿朱的宝座。

    可是外面仍然有掌握大军的将领在,盛庸这时候不忠心于朱还能忠心于谁,朱棣又不可能直接杀了自己的侄子,不然这‘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不就成了个假幌子了吗。

    到时候一座残破的南京城,怎么可能挡得住数以十万计的大军,麾下骑兵众多的朱棣,守城方面那是绝对不擅长的,自寻死路也就是这样了。

    所以啊,当务之急首要的目标不要想太远,虽然人们常说要将眼光放得远一些,可实际上的考虑条件等等方方面面不都得是必要的吗,平地起高楼也得有个好的基础才行,没有这个能力和条件,就想的那么远,这不叫展望,而是在毫无意义的臆想罢了……

    南下来和燕军交战,盛庸是不得已而为之,不这样做的话会有什么样的后果那都是难以预料的事,更别说其他的方面了。

    不过这一次,朱棣到是没有留下什么不好的东西给盛庸,毕竟当初人马上天的景象可还是历历在目的。

    盛庸心里说不担心那才是假的,可没想到朱棣却一反常态毫无动静,让盛庸都以为是不是自己之前太过小心谨慎了些,这才被朱棣给吓住了,要不然早点南下的话也就没有现在这么多麻烦事了啊。

    但实际上,盛庸却不知道,朱棣之前可是的的确确留下了第二份礼物,只不过这个礼物并非是一直都存在的。

    谭渊接到的指令是等待两,如果这段时间盛庸追下来了,那么就按照原计划进行埋伏作战,给盛庸一个血一般的教训。

    但如果没追下来,那么谭渊的任务就是将这批震天雷给朱棣收回来,单纯的留在那里就是浪费啊,朱棣可打算将这批好家伙就这样白白的用掉,将来说不得还有更大的用处呢。

    而谭渊下一步的任务就是去火烧运粮船队了,现在还游dàng)在卫河附近,时刻小心戒备着,真要是盛庸还有什么水路上的后手,万一哪里又冒出来一批运粮船呢,他们正好是派上用场的。

    朱棣这边确是带着燕军本部刚刚在东平停驻下来,一面是休整全军,毕竟赶路行军这么焦急,虽然没有什么太大的交战,但是急行军之下对于将士们的体力要求也相当的高,多做休息养精蓄锐才能够应付更多的状况。

    同时,朱棣也是在等盛庸那边的动静,毕竟他可是这次南下的目的可不仅仅只是烧毁南军的粮食扰乱他们运粮通道这么简单。

    消弱南军的战斗力是一方面,但朱棣想的更多却是和盛庸正面交锋一次,甚至于借此机会直接将南军大部给打散打灭掉,这样一来南下之路将会更加平坦一些。

    所以说,朱棣现在心里也不是那么的平静,他也怕盛庸就是不动弹,朱棣这里总部课再进一步南下去吧,万一太过深入落了别人的圈当中,那可是想都别想跑的。

    四周全都是朝廷掌控之下,朱棣就算是有心撤回北平方向,恐怕也是无力为止。

    这东平一线山东西北一侧,便是一个界限所在,朱棣在这里可进可退行动自如,不比一味的深入要强太多了吗。

    说句不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