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二十章 入门(第1/3页)  无限的恶作剧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随着普德禅师一根干枯的食指点出,杨易只感觉到自身的头皮一轻,这幅身体从出生以来就养着的一头乌黑长发,已经是随风飘散落下。

    在大部分门派,收徒都是一件很正式的事,只是此次似乎格外隆重了一些——当然不是说礼仪流程神马的,对天音寺的僧人来说,并不会太过拘泥于俗礼,反而显得比俗世更加开放——而是说主持普泓上人也在一旁观礼。

    就像青云门首座收徒弟,道玄掌门最多也就是知道一下,什么时候去参加过拜师礼啊。青云门上下多少人啊,去多了就不值钱了好不好?

    眼看剃度已成,普泓大师突然问道:“师弟,不知其法号为何?”

    入了佛门,除了剃度之外,最主要的还是这一个法号,这就代表了佛门的法度,按照天音寺辈分来排,杨易应该正好跟法相他们一样,也是“法”字辈。

    之只见普德禅师微微一笑,道:“今日我见寺中法幢无风自动,心有所感之下,得到了‘法海’二字,便赐予他吧!”

    普德禅师对杨易道:“恒河沙佛土,有一个佛国世界名叫法幢,有一尊佛名叫法海雷音如来,佛土清净无烦恼,处处充满光明,香气芬馥。无诸恶趣三涂,也无男女欲爱,都是莲花化生。希望你将来能够证得甚深禅定,前往法幢净土!”

    在修仙世界,“送你去见佛祖”可不是什么骂人的话,因为佛祖是真实存在的,感觉就跟封建社会说“送你去见皇帝”一样。当然,在这个神魔无迹的世界里,这种话说白了也就是一种祝福。

    只不过,杨易听了这位便宜师傅的话,得知自己的法号之时,顿时有一种眼前一黑的感觉,只觉得前途的确是无亮了。但出于一名轮回者的职业道德,和对于名为演员的副职业的专业素养,却也只得赶紧下拜。

    “南无阿弥陀佛,多谢师尊赐法号!”

    ……

    某人最讨厌的事,就是从拜师的第二天开始要去上早课。

    天音寺作为正道三大魁首中代表“佛门”的一家,早课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大多时候也就是集体诵读一下经典,有时也会有讲法师来授一下课,感觉就跟早自习似的。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这是一本见证了佛门禅宗历史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源远流长,隐隐梵光从注解之中透出,映照在俊秀的面容之上,显现出了一丝宝相庄严。

    “第一品,法会因由分!”

    这一篇章讲述的,是“穿衣吃饭即是道,平常心即是道”,道理颇得杨易赞同。

    六祖慧能曾言:禅定者,外在无住无染的活用是禅,心内清楚明了的安住是定,所谓外禅内定,就是禅定一如。对外,面对五欲六尘、世间生死诸相能不动心,就是禅;对内,心里面了无贪爱染著,就是定。如若证得“禅定”,那就如暗室放光!

    “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杨易手中灰扑扑的佛珠转动之间,突然想起了一段六祖慧能曾经说过的佛言。

    细说起来,当年杨易遍读经典,又岂止佛道魔三家?纵然此世法门有长生之能,但佛门三千大世界,佛理都是相通的。

    佛陀认为,“我”由无明处来,无明生行——即精神活动,而行生识,即意识,由意识认识名色,即感知世间的色、相,先生诸色、相背后缘起缘灭的联系,即道、空,再生一切物质属性即色、相,最后才落实各种感官的具体感受,即欲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