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二十章 入门(第2/3页)  无限的恶作剧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于是有一切触,即意识和外界的一切接触。

    再由触生受,对触的情绪反应。

    由受生爱,爱即是欲望,贪爱。

    爱生取,再由欲望驱动人的行为,追求。

    由取而有,行为追求产生因,由因生果。

    最后死亡,终灭一切。

    这个过程便是一切缘起,十二因缘,也就是意识产生,认识世界的过程。

    “非一曰诸,邪解曰见。谓推理不当,而偏见分明,作决定解,名为见也。”

    “此之诸见,或因禅发,或因闻发。因禅发者,谓初因心静,后观转明,见解通彻,有如妙悟。”

    “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若人不能知,分别于二谛,则于深佛法,不知真实义。”

    “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义。”

    “一切世间之法,不论有情非情,总为因缘生者,因缘生之法,自体不实,故曰空,此理为真,故曰谛!”

    《摩诃止观》之中,有一佛言名为“圆融三谛”。佛教中无论是大乘还是小乘,都是以真俗二谛作为通说,阐述诸般佛理,无上正觉。法华宗智者大师从龙树《中论》“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一偈领悟出中谛,以此连系真俗二谛,强调三谛的圆融相即,还由此建立起诸法实相论。

    观音菩萨也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一切事物都由因缘而生,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

    一切事物其中虽无永恒不变的实体,却有如幻如化的相貌,皮肉红颜、世俗五蕴,皆为虚假。

    如观空时,无空无假无不中。

    诸法实相,其体唯一。各自皆是破、立、绝,一空一切空、一假一切假、一中一切中;相互融即,无碍自在……

    “你能悟到这一层,足见你的慧根。”

    对于杨易的悟性,纵然活了不知多少年的普德禅师也不由惊叹,盖因杨易所悟,实际上已经包含了天音寺修行法门的根本思想。

    他跟杨易说起佛门空相、念识之妙,论三妙谛、六根九识之道理,由意识入手,说佛法心外无我,有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灭之论,又说缘起之妙、十二因缘,即——意识之我从无到有诞生的过程。

    实则,就是在教导杨易天音寺的根本功法——《大梵波若》的妙谛法门。只不过凡人平庸,难以从经义中参悟,需要将法门平铺直叙,才能按部就班。像杨易这样的武学宗师,已经没有了普通人那一层“知见障”,能触类旁通,又智慧深藏,自然可以从这些根本道理中,领悟修行法门。

    就像他曾经做的那样。

    虽然杨易并不知晓这一情报,但却渐渐感觉自己忽然晋入了一种极为寂静的境界。

    身心凝然,遍身毛孔,莫名的气息徐徐出入,入无积聚,出无分散。

    好似自身意念与虚空之中冥冥至高存在接触,融为一体,一念之间牵引法界神通,臻至梵我如一,五蕴皆空的境界。

    恍惚间,杨易仿佛成了一尊菩萨,出入有无之间,生存毁灭一念而起。

    在佛门,这就叫欲界天魔来扰,外魔来袭。这时候,就必须把持本心,不能为之所动,否则很容易被精神世界的虚假幻想所迷,沉沦其中。

    最糟糕的是,因为权限升级的缘故,杨易并没有第一时间融合自身曾经的修为和无漏元神,作为一个只有心性还在的“凡人”,偏偏他又体会过那种高级的力量,其中凶险可谓更上一层楼。

    否则,千百年来,天音寺……不,是诸天万界无数佛门中人可望而不可得的菩萨果位,就这样成了,那还玩儿个蛋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