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46.铁路系统的发展(第1/3页)  平淡为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条道路,极大的方便了西城区百姓到东城区的道路,开拓了双方的交流空间,并且因为汴京是平原,更有许多的河流,在这种地方,修路十分简单,遇到的问题也十分的集中,便于突破的同时,也不会用太多的时间放在研究上面,这样一条路的修建完毕之后,在试运行三个月还没有出现任何问题之后,朝廷便下令在整个汴京城中修建这样的高架桥,以此来方便汽车的使用,以及消除交通的堵塞。

    当然,光是这样也还远远不够,中层老百姓可以开车,底层老百姓却必须要依靠双腿,这样的速度实在是非常的慢,尤其是随着都市越来越大,老百姓们上班也不单单只是在家门口而已,有的时候就要去很远的地方,还有就是随着这个时代交通工具的进步,汴京城中除了汴京人之外,还有大量的外地人,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外地人要比地人更加的多,如今的汴京城已然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了。

    在这种状态下,许多外地务工人员以及中层管理人员,无法在短期内得到汽车的时候,就必须要依赖其他的交通工具来前往自己的工作单位了,而这个时候,公共汽车便也应运而生了,只不过这些汽车的速度非常的慢,且因为是刚刚起步,能够携带的人数量也非常的少,一次就能携带十几个而已,在这种状态下,地铁这种十分先进的交通工具便应运而生了。

    原在蒸汽机刚刚诞生的时候,其实汴京城就建设过一条地铁,只不过那个时候的地铁速度慢,且十分的不稳定,无论是刹车系统还是控制系统,都无法像火车那样稳定,同时因为是行驶在地下的,发出的响声要比火车危险许多,如果一个不心导致坍塌这样的事情就会非常的危险,所以整个汴京城就修建了一条短线程地铁之后,就再也没有修建过新的了。

    而现在则不同了,随着技术的发展,煤油灯的出现,内燃机的使用,地铁这种方便的交通工具,自然而然应运而生,只不过这个时代想要修建地铁,不能像前世那样,直接在地里面挖掘,那样是需要一种叫做盾构机的机器的,而这个时代显然是没有那么先进的东西,能够采取的办法就是在地上挖出一个大洞,然后直接在里面铺设轨道,等装备完毕之后,再把隧道给盖起来,这样修建铁路,耗时耗力不,还需要把一整段路给封起来施工,一次施工就有可能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两边的店铺生意也会受到影响,刚开始要推广的时候,还招致了许多反对的声音。

    这些反对声汇聚在一起,让徐清也有些犹豫起来,毕竟修建地铁的地方,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人口密集区,要么是居住区要么就是商贸区,这些地方的人流量一多,他们的反对声浪自然也就非常强悍了,甚至其中还有不少是朝堂贵胄的后代亲戚所开建的楼堂馆所,让他们一年时间不要做生意,这简直是要了命的事情,所以反对声浪非常的大,即便是以徐清的威名,也很难压倒这些人的想法。

    这件事情三年前开始策划,所有人都不同意,可随着汽车发展的这几年,交通拥堵的状况是越来越严重,城市的人口也是越来越膨胀,一个的汴京城中,人口足足有五六百万之巨,这还只是核心城区的人口,要是算上郊区和附近临近府县,大概能够达到一千万左右,工业化时代让原居住在各地的人口纷纷开始向城市靠拢,再加上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农业水平的提高,如今宋朝的人口已经达到了一亿五千万左右,其中一千万人聚集在首都圈内,其实并不算多,随着首都圈的发展越来越完备,这个数字绝对会在五年内增长到一千五百万,在十年内增长到两千万左右的。

    这样一个巨大的都市,人口的快速增加,让道路的压力越是越来越大,在这种状况下,道路的拥挤反倒让许多店铺的生意变得越来越差,自己面前的不再是一辆辆疾驰如电的马车,而是永远没有尽头的堵塞状态,在这种状况下,许多原不打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