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13章 斩首行动(第1/2页)  带着机器狗去唐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唐是一个将星璀璨的年代,出了太多名流千古的名人。

    不说这次六路齐发,各路总管都是有名的大将,即使是各路总管下面,也是有不少知名的将领。

    武将最怕的就是没有仗打了,所以只要有机会,即使是不能统领一路大军,也愿意作为部属跟随出站。

    就比如李靖这个大总管,下面跟随的不算苏定方,也还有牛进达、张亮等各种军中老将。

    不过张华现在见多了各种名人,也已经有很强的免疫力了。

    所以李靖让他来发言,张华倒也一点都不发憷。

    “总管,属下和苏校尉的方案就是以前锋营为中心,总管再安排四千骑兵一起跟随突袭定襄城,给颉利来一个斩首行动。”

    “斩首行动?”

    李靖听到张华这话,眼睛一亮。

    现代战争中的“斩首”概念是由英国的军事理论家富勒提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他提出攻击敌方指挥系统为首要目标的“瘫痪攻击”,亦称“斩首攻击”。

    “擒贼先擒王,打蛇打七寸。你这斩首行动形象的反映了这种思想,有点意思,你继续说下去。”李靖用鼓励的眼神看着张华。

    “斩首行动的要素是快速、精确、内应。在能确知敌方首脑所在位置时,较强一方先发制人。眼下颉利就在定襄城,我们选择精锐骑兵出击,在百骑的配合下,精确打击,一定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总管如果选择斩首行动,很可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提早结束战争的效果。”

    虽然历史上李靖采取了类似的方式进攻突厥,但是有了张华这只蝴蝶,谁知道会不会有什么变数,所以张华也不断的说明“斩首行动”的好处。

    “马邑距离定襄城有上千里远,你怎么确保一路上不被突厥人发觉呢?如果颉利有了准备,那么这五千人哪怕是再厉害,也别想活着回来了。”

    虽然历史上有各种各样千里走单骑,依靠少数力量在战场上大破敌军的经典案例。

    但是在战场上堂堂正正的作战,双方单兵素养差距不是那么大的情况下,要想取得这种以少胜多的结局,几乎是不可能的。

    更多的时候,打仗打的还是综合国力。

    李靖虽然深谙各种兵法,但是也不会盲目的自信。

    “总管,那就想办法不让颉利知道不就行了。”张华微笑着说道。

    “张司马,你说的倒是简单,这一望无际的草原,哪里是你想让人家不知道就不知道的?草原上到处都有突厥以及其他部落的牧民,只要有一人泄露了消息,到时候就是一个损兵折将的结局。”

    张亮看着张华这么一个后辈在那侃侃而谈,忍不住话不?”

    “你的意思是?”李靖心里忍不住颤抖了一下,想到了某种可能。

    “大军所到之处,片甲不留,一个活口都别留下。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突厥人全民皆兵,我们也不算是滥杀无辜了。”

    看到张华眉头都不皱一下的说出了这种提案,军帐之中的众将心里都忍不住把张华的警惕级别往上提了一个等级。

    原来还以为张华一介书生,没什么见识和胆量,没想到……

    看来以后没事还是不要得罪张华的好。

    “张华,虽然说突厥人是全民皆兵,但是牧民之中又很多老弱病残,特别是女子,她们只是安安分分的在草原上放牧,我们不加区别的杀戮,是否太过了?”

    牛进达算是比较仁慈的将领,听到张华的建议之后立马就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渭水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张华看到大家的反映,倒也没觉得怎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