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9章 前奏(第1/4页)  天下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天下锦最新章节!

    她又朝侯君亮那边凑过去一点,正想再问问他的答案,却听见宴席上有人嚷嚷道:“嘀嘀咕咕,商量什么呢?”

    “要探讨什么别私底下说啊,夏先生说了,这是一个讨论,有什么想法就直说呗。遮遮掩掩做什么?”

    “顾兄只怕是想向侯兄取经呢,方才侯兄可是答得不错。”

    这时,又有人笑道:“顾兄思量许久,定有绝妙的论断。”

    “这小小的一个问答,顾兄都考虑这么久,是准备着拔个头筹吗?”

    她看了那些人一眼,抓过纸笔。

    这些人一个个看热闹不嫌事大,偏要把她拱得高高的,好待会看她狠狠摔一跤。那险恶的嘴脸,看着真叫人讨厌。而且话说到这份上,她也不能再问侯君亮的答案了,只能靠自己临场发挥。

    她虽然不好读四书五经,在学堂里功课几乎一直是功课最差的那个,但她素来爱读文史典故。尤其是那些传奇故事,野史风闻,可有趣了。

    夏摩提到的那些个故事案例,她都是听过的,略略应付一下,应该不难。

    于是,她提笔缓缓写下自己的看法。写完之后,她将纸张递给侯君亮时,宴席上有人按捺不住,开始骚动了。

    “顾兄不便言语,侯兄可不能‘代声’变‘代笔’啊,”卢大山朝向他们的座位,道:“还是劳烦侯兄将顾兄所写转交酒令官,请他念出来吧。”

    顾灵芷便由着侯君亮把纸递给王文彬,听着他一点点将自己所写的内容当着众人的面读出来。

    “说‘狡兔死,走狗烹’的,提笔撰写史书的,评判帝皇功业的,都是后人,或者旁人。世人总以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可旁观者之‘清’常常自诩跳出困囿,得以纵观全局,但如此亦未免带有自以为然的优越感。自比登顶群山,可提纲掣领,作盖棺之定论。”

    王文彬读到这里,忽然一顿,看了顾灵芷一眼,又继续念下去,“然,子非鱼。”

    这些全然是顾灵芷自己所想,只依照顾嘉乔的风格,自己在心里翻译了一遍,再写到纸上,“前世之书,后世之笔。可后世之人如何知当时之事?每提笔或作评时,总不免兼听兼信,杂而糅之,以成后世之言。谁可论定旁观者所观所思便为事情真相?又有谁曾易地而处,体会当局者之困境,思其所思,忧其所忧,而后再论彼时举措之对错是非?”

    每个人所在的处境不一样,思考和担忧的事情自然不一样。用后世的眼光去看,觉得皇帝滥杀功臣,可在皇帝看来,那却是必须的举措。史官一两句话就能说帝王滥杀无辜,带动一堆脑残粉跟在屁股后头一起批判,不管真相,也不管为什么帝王要这样做。

    顾灵芷一直记着,老师说过考试作答不要跑题。

    她想着,自己这么回答算是紧扣题目了吧。

    可是一看,四周的人脸色都不大好。

    就连侯君亮在听完最后一句时,脸色也微微一变。

    她纳闷,这是哪里出错了。

    “依顾兄所言,‘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也是有道理的了?”席间,有一人涨红了脸,问道。

    侯君亮在顾灵芷身边提醒道,这个人方才在讨论时力主帝王不该滥杀功臣。

    顾灵芷这是狠狠怼了人家一把。

    可事情到了这份上,也只能继续往下说了。

    “既然存在,即有其合理之处。”顾灵芷老老实实,又写了一张纸,

    有人嗤笑道:“那古来多少帝皇滥杀功臣,不仅有理,而且还杀得对了?”

    顾灵芷想了想,提笔写道:“不管是杀,亦或不杀,既是当下之抉择,必然有当下之原因,不可一概而论。”

    “勾践杀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