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五节、武力的妥协(第3/4页)  擎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若是在朝堂上被他骂岂不是更没面子?

    预想中的朝争没有出现,张韬心里有一丝遗憾。但是这也证明前面的策略见效了,至少现在是没人再聒噪了:“贤弟言之有理,依你之见当如何处置?”

    姜田也是成竹在胸,他毕竟也是个穿越者,知道张韬任由人们争吵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让那些顽固派自己现行,现在目的也达到了,只要国家乱不了,该怎么改革就就赶紧施行,即便出了什么问题也好及时纠正。

    “启奏陛下,依臣之见虽然四书五经不可全废,然时移势迁仅凭半部论语已难治天下,正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若想我朝百年后依然安泰,这教育改革乃必行之路,且重中之重就是科学知识的教育。”

    说来说去最后还是说到了教改上来,大多数人都认为这就是皇帝和姜田商量好的,只要今天一上朝就趁着百官疲乏的机会彻底推动改革。其实他们不知道,张韬虽然同姜田说过这方面的事情,但绝不是这么快的施行,按照张韬的想法,至少还要将一些隐藏在犄角旮旯的脏东西扫出来之后,才会顺顺当当的开始改革。但是姜田听了宋懿他们的讲解之后,也明白张韬的想法虽然吸引人,但是最终施行起来却没有那么美好,极有可能会被一些有心人利用,变成打击政敌甚至是挟私报复的手段,到时候哪怕张韬不想大清洗,也要血流成河了。对于这个教训,无论是以前还是未来,都能找出不少。

    所以,早已串联好的一群聪明人自然不会反对姜田的教改提案,或者说他们很清楚自己的身家性命与儒教兴衰相比,还是舍弃所谓的圣人之学更好一点。这自然出乎那些守旧派的意料之外,本来最受抵触的教改竟然获得了通过,这可算是改革派一个阶段性的胜利,因为在姜田看来,只要全民教育真的施展开来,用不了百年,积累提高的民众素质必然会催生出其他政治改革,所以只要教改成功,就可以断定中国绝不会继续沉沦。至于其他人会不会看出这一点,他倒是不太担心,毕竟谁有这个能耐,可以同穿越者一样知道三百年后的历史轨迹?

    别看教改通过的挺顺利,但是涉及到税收c土地c商业等内容的东西,还是争论了很长时间,一上午就在扯皮中度过了。眼看着一群大臣跟商人一样锱铢必较的争论不休,姜田也觉得甚是好笑。这些人口口声声的说商人逐利,不知礼义廉耻为何物。可是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他们的表现也不比菜市场上的小贩好多少,有时候甚至为了土地税的后面零点几的小数都要反复争夺,至于官绅一体当差的条款更是大倒苦水。最终皇帝只好抛出了早已制定好的解决方案,不想当差也可以,只要缴纳一定数额的罚金就行。嫌土地税过高,或是认为公粮收的过多也没关系,国家负责平价赎买你手中的土地,若是不想卖就乖乖交税。总之读书人的特权是彻底没有了,今后凡是适龄儿童都要至少接受三年初小教育,六年小学毕业之后,有资格参与乡试考取初中资格,也就是以前说的秀才。六年中学教育合格着才算是过去的举人,这种人就有资格参加公务员考试了。不过考虑到全国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合理,除了前朝的南北分榜之外,从三年后开始,只要初小教育合格并年满18岁就能考取低级公务员,六年后改为高小毕业并以此类推。并且明年的恩科录取不变。这算是给了考生一定的缓冲时间,免得他们说朝廷有意阻挡其仕途。

    争吵了一上午,姜田饿的眼冒金星,不过今天的朝会还是很有成果的,本来毫无进展的改革被他和一些聪明人联手推动起来,这还不算一直以来有些混乱的部委改革初见成效,至少以前那种一个大部门什么都管的情况没有了,很多政策都是全新的且没有历史经验,那么干脆就让一群新设立的衙门专门管起来,等以后运行一段时间了,发现了问题再另行整改。反正最后这些散碎的部门还是会逐渐整合起来,这也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