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六章 决战鄱阳湖(第1/3页)  踏雪玉摧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明正德十六年,四月。

    江西湖口石钟山,本来是鄱阳湖通往外面的枢纽,同往常一样,驴鸣马嘶,人声鼎沸,

    《石钟山记》有云:“……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宋代大词人苏轼写下了《石钟山记》。

    此处不是重点。

    前元灭亡,陈友谅与朱元璋争夺天下,双方水军会战于石钟山下的鄱阳湖中,当时,陈友谅出兵六十万,朱元璋只有二十万水军,朱元璋竟然能够险胜,可见当年死伤之惨重。

    故老相传,那一战之后,石钟山下的鄱阳湖中浮尸无数,大量鱼虾也因此窒息而死,所以,百年以来,湖面之上怨气始终不散。

    这几日,天气忽阴忽晴,太阳才出了半日,忽然雨云一卷,大雨如同倾盆,湖面上白浪滔天,如同巨龙翻滚,船户不敢行船。

    大雨几日不停,又引发了泥石流,将四处所有进出通道全面阻塞,地面水位不断抬高,许多要渡河去南昌的客人们都给阻在石钟山上,无法启程。

    石钟山虽然也有几家客店,但这几天滞留的客人众多,客店早住得满了,后来的客商们叫苦不迭。

    镇上最大的一家客店叫作“悦来客栈”,因为客房干净,价格合理,是客商们常来的歇脚之处。

    到今天猛然增加这么散客,掌柜的也是费尽唇舌,每一间房中加床,改成了通铺,这才多挤了几十名客们,余下的二十来人委实无可安置,只得都在大堂上围坐。

    由于地处湖区,昼夜气差极大,门外大雨倾盆,湖风裹胁着潮湿的气息,从门缝中刮进来,虽然是人间四月,仍吹得散客们阵阵发抖。伙计们搬开桌椅,在堂中生了一堆明火。

    众人无聊之中,一个老人轻拨三弦,为大家唱一段“鄱阳湖决战”:

    前元至正二十三年,石钟山下,鄱阳湖中朱元璋与陈友谅在这一带的湖区,展开了一场恶战。

    当时,陈友谅从九江率六十万大军,向朱元璋控制的南昌发起围攻。

    朱元璋闻讯,被迫率二十万水军从南京千里回兵救援。

    八月底,双方在鄱阳湖上展开了惨烈的、决定生死存亡的大战。

    八月,两军在康山水域接触,第一场战斗开始。陈友谅巨舰相连,楼船高十余丈,舰队成阵,展开达数十里,气势逼人。

    朱元璋针对敌我双方的形势,利用陈军“巨舰首尾连接,不利进退”的弱点,决定用火攻。

    第二天,朱元璋大将徐达率舰向陈军猛攻,击败陈军前锋。紧接着朱军乘风发射火炮,陈军死伤甚众,但朱军伤亡也不小。

    恰恰在这时,徐达座舰被对方火炮击中,陈军乘势反攻,陈猛将张定边向朱元璋座舰直冲过来。

    朱舰掉头就逃,慌乱中,战舰在沙滩上搁浅,眼看朱元璋就要成为俘虏了,正在这紧急关头,朱将常遇春一箭射中张定边,朱军随之冒死来救,朱元璋这才侥幸脱险。此时天色已黑,双方收兵。

    第三天,朱元璋亲自率舰队进攻,由于陈军战舰高大,朱军船小,朱军失利,右翼开始后撤,朱元璋虽连斩十余名队长也不能阻止败退。下午,东北风起,朱军就乘风放火,陈战舰相连行动不便,陷入火阵。

    一时,鄱阳湖上烟焰张天,火光烧红了天和水,朱军转败为攻,全线出击,陈军损失惨重。

    第四天双方再战,不分胜负。

    第五天,陈军击碎朱元璋座舰,朱逃移它舰,陈士气为之一振,但至下午,陈军支持不住,开始败退,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