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六零章 武昌之行(一)(第2/3页)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和商业市镇发展起来的。

    湖北本来就有九省通衢之称,而汉口靠近湖北首府武昌府,又有水运之利,各国才纷纷在汉口设立租界,从1861年英国率先在汉口设立租界,到1898年,比利时在汉口设立租界,共计有英俄法德日比六国在汉口建立租界,单以建立租界的国家而言,在中国仅次于天津,不过汉口租界的面积并不大,位置大体位于旧时空的江岸区中山大道至沿江大道之间,从江汉路起,沿长江依次为:汉口英租界、汉口俄租界、汉口法租界、汉口德租界、汉口日租界和汉口比利时租界,至刘家庙(今江岸车站附近) 止,总面积为2804亩,不过由于租界的发展,加上汉口镇原有的基础,在这个时候,汉口镇实际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大城市,被称为“东方芝加哥”。

    在旧时空里,秦铮曾在汉口租界区游历过多次,建筑的结构样式基本没有什么大变化,在这个时代,仍然可以找到许多旧时空的影子,只是有一部份建筑,现在还没有建成。

    驶过了汉水入江口之后,318艇在武昌府平湖‘门’码头停靠,这里也是旧时空里著名的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段附近。而这时张之‘洞’也早己派自己的幕僚荣俊业在码头等候秦铮一行。

    荣俊业原来是张佩纶的幕僚,而马尾一战之后,张佩纶因兵败之罪,被发配张家口服役,在临行前将荣俊业推荐给张之‘洞’,因为荣俊业的能力出众,被张之‘洞’任命为文案。后来张佩纶定居南京,虽然并未和张之‘洞’来往,但荣俊业却多次去看望张佩纶,以尽故主之谊。这次张佩纶写信给张之‘洞’,为海外华人引见,得到了张之‘洞’的确认之后,又给荣俊业写了一封信,希望他能帮助海外华人从中周旋,尽力促成海外华人与张之‘洞’的合。

    而接到了张佩纶的信之后,荣俊业也没有对张之‘洞’隐瞒,如实相告张佩纶来信之意,而张之‘洞’对此到也并不在意,虽然张之‘洞’为人虚华浮夸,崇尚虚名,但也虚怀若谷,雅量高致,张佩纶写信给旧部,托其从中周旋,理由当然;而荣俊业不忘旧主为义,主动向自己坦白为忠,至于自己能不能与海外华人合,自然不会受荣俊业的影响,因此干脆就让荣俊业负责去接待海外华人。

    得到了这个任务,荣俊业心里也十分高兴,因为看到了自己的机会来了。

    在中国古代,幕僚制度一直都是传统封建官僚制度的补充。因为自唐宋以来,官员基本都是通过科举选拔出来,但这就造成了一大批善于应试论文,但对行政事务、吏行公事不熟的官员,因此小到七品知县,大到当朝一品,都需要组建一个幕僚班子,参与行事决策,并为自己出谋划策,经办行理公务、文书往来,甚致也包括帮闲清客等等事务。而官员幕僚的组成也是多种多样,有不得志的文人、地方名流仕绅、被罢职或退隐的官员,还有自己的弟孑、亲友、甚致里仆人等等,但其中到也不乏有真才实学之辈。

    同时幕僚也是一些人的晋升通道,通过帮助自己的幕主出谋划策,立下功劳,同时也证明自己的能力,或由幕主推荐,或由朝廷直接提升,往往就可以平步青云,一朝出人头地。当然,幕僚和幕主大多也是一荣俱荣,一损均损的,虽然也有改换‘门’庭的幕僚,不过一般换了‘门’户之后,就很难再得到重用了。

    入清以降,这种幕僚制度并无多少变化。但自咸丰以后,由于社会时局的‘激’变,幕僚们也有大量施展自己能力的机会,因此从慕僚中也走出大量的高官,而在晚清时期,又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的幕僚班子最为著名,可以说是人材济济、群英会粹。其中不乏出任巡抚、总督一类封疆大吏的人,甚至李鸿章原本就可以算是曾国藩的幕僚。

    根据统计,曾国藩的幕僚中,后官至出使大臣5人,军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