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也都没能捞到一个,段祺瑞竟然这么容易就都得到了,两人心里自然是不平衡的。
其实平心而论,虽然段祺瑞的封赏确实有些过了,但毕竟4路清军当中,只有他这一路立功,而现在河南巡抚也是个虚职,其他巴图鲁、黄马褂什么的只是荣誉头衔,从激励军队的角度说,也是说得过去的,但心态失衡之后,铁良、良弼看问题的出发点、角度自然也不同,他们两人当然不承认段祺瑞的军事能力比自己强,而是一至认为段祺瑞能够立功,只是他的运气好,因为义勇军的主力都用来防范自己这一路,因此段祺瑞那一路面对的义勇军实力较弱,这才让段祺瑞捡了个便易,如果换了是自已,也一样能打胜仗,而且要比段祺瑞打得还要漂亮。
现在段祺瑞要求铁良、良弼部向自己靠陇过去,保护自己的侧翼,并协助自己进攻归德府,从军事角度来说,这样的安排也是无可厚非的,而且真要是将归德府打下来了,虽然首功是段祺瑞的,但铁良、良弼做为全军主将,又参与战斗,自然也是功不可没,在朝中也是交待得过去,而且两人都是满人,日后的仕途也必然会一帆风顺。
只可惜现在铁良、良弼都被嫉妒心迷惑,失去了正常的判断力,这个时候只想拆段祺瑞的台,而没有想到其他的利害关系,因此两人商议之后,下令北洋二镇王英楷部移师驻守潞安府,自己则领军撤回到沁州,不仅没有向段祺瑞部靠陇过去,反而拉开了距离,制造了一个更大的空档来,然后就等着看段祺瑞的笑话。
这时段祺瑞部驻扎在大名府南端的长垣县,只等着铁良、良弼部向自己靠陇过来,然后集中兵力进攻归德府。那知连等了三天,铁良、良弼不仅没有派兵过来掩护自己,反而还移驻到潞安府,还拉大了和自己的距离。
而就在这时,义勇军的行动也迅速的展开,集中了3个师,2个团的兵力,共计约4万人左右,将段祺瑞部包围起来。
其实义勇军的布置是从三天以前就开始了,在义勇军放弃大名府的时侯,就己经做好了在大名府与河南省交界位置包围、并全歼段祺瑞部的计划,义勇军2师就从山东借道,绕到段祺瑞部的背后;义勇军1师刚运动到段祺瑞部向西侧,截断铁良、良弼部增援段祺瑞的路线,3师和两团则负责对段祺瑞部的正面、东侧的包围,并且还将义勇军唯一的一个炮兵团以及华东政府支援河湖根据地的6门125毫米野战炮也都拉到战场上。
本来围歼段祺瑞部的战斗昨天就应开始,但铁良、良弼部后撤,拉开了和段祺瑞部的距离,让义勇军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布置准备得更为充份,因此才将进攻拖后了两天,而且义勇军的指挥官栗文飞接到了华东政府军事工作组要求全歼段祺瑞部的命令之后,也将指挥部设在战场附近,亲自在第一线坐镇指挥。
义勇军的布置被清军的侦察兵报告给段祺瑞之后,段祺瑞也不仅大为震惊,而且又有些茫然不解,因为自己本来还是自信满满,只等着建功立业的,现在突然一下形式逆转,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境地,这样极大的反差,又是发生在短短数日之内,也让段祺瑞犹如是做了一个不真实的梦。
不过段祺瑞毕竟还是要面对现实,这一切都不是梦,而是真实发生的事实。因此自己必须打起精神来,赶紧想出应对之策,否则自己真有可能在这里丧命。
现在段祺瑞只有两个选择,一是立刻突围;二是固守待援。但这两个选择都有相当大的危险,除非是突围时要有接应的军队,而固守更是需要解救的援军,但现在自己上那儿去找援军呢?找铁良、良弼救援吗?自己现在落到这步田地,不就是被铁良、良弼害得吗?如果他们挥军向自己这边靠陇过来,自己那会陷入义勇军的包围之中呢?这两个人实在是太可恨了。
不过让段祺瑞有些不理解的是,铁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