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80章 子容子容世无双—15(第1/2页)  N道贩子康采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样的佩服,其实早就有了,甚至在王安石进京赶考之前,他就已经从其他渠道了解到了这父子二人的学问。

    当然最开始的时候,主要接触到的都是康采恩的经济理论,但到后来,康定国的学问也开始大行其道,于是就连他的世界观也跟着丰富起来。

    不过懂的东西多了,人也就开始变得更加疑惑。

    王学注意到,自从大宋成立以来,由于成品的时间太长,人口的数量开始慢慢的增加,以至于福建路都出现了女婴的现象,那是因为当地所产的粮食已经无法养育足够多的人口。而福建路大多使用劣质铁钳,居民购买能力比较差,再加上道路艰险,山地众多,让外地那些想要过去贩卖粮食的人都只能叹息一声。

    从这里便可以看出,如果大宋的人口再增加下去,那么本土的物产便不再能够养育那么多人了,至于钱财,则会再次出现短缺的问题,因为人人都想活着,所以他们每个人都会拼命的劳动,拼命的赚钱,这样以来他们所生产出来的物资就会超过金钱的客观存量,一旦出现这种况,所谓的通货紧缩就会出现在大宋,实际上现在的大宋王朝也正面临着类似的格局,只不过康采恩用三级货币体系临时维持住了这种悲观的局面而已。

    但是三级货币体系治标不治本,因为时代总是要发展的——这话也是从康采恩那里学来的,但王安石看来,只要时代发展,人口就需要增加,那样他们就需要吃穿用度有这样的需要,就会让相关商品涨价,而因为人口带来的粮食不足,也会让售卖这些粮食的卖家,尤其是农民为了糊口而提高粮食的价格。如此一来,双方会让粮食或者其他商品的价格急速飙升——这种通货膨胀必须得到有效的解决。

    解决的方案之一就是用各种方式造钱,比如说康采恩已经开始的制造纸币,这种方法,最先在成都府路开始推行起来,但是,除了技术上的难题之外,他还面临着另外一个巨大的困难。

    因为造钱只是其中的一个手段而已,想要人人都吃饱饭,人人都有挣钱的手段,最重要的一个措施其实并不是造钱,因为钱只不过是刺激物质流通的手段之一——若非钱能买到万物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它其实也做不到这一点。但钱币总量的增加,必须和万物数量的增加相辅相成,否则还是个通货紧缩的危局,甚至可能超过三级货币体系的防御壁垒,直接将这个大宋朝送进死亡的深渊里。

    然而问题来了大宋王朝土地有限,产出能够养活的人口有限,工商业虽然有很多从业人口,但家家户户所需要的锅碗瓢盆儿,终归也是有限的。虽然有些贵官家们,会比较崇尚那些稀世珍宝,但如果珍宝的数量不是有限的,那它就不再是珍宝,但如果珍宝的数量是有限的,那么和大众的土地也没有什么区别,至少在这个问题的改善上所能贡献的力量,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如此说来,问题的本质就很清楚了,人或许可以增加钱也可以轻松的让他增加,但商品的数量却做不到。

    这是王安石想起了另外一个词语,那是他从康采恩口中学来的——那个词叫做生产力。

    王安石在最初接触到这个词语的时候,总觉得他虚无缥缈的无法寻求根基,至少,当时的他根本找不到一个合用的客观存在,来为这个词语提供充分顺当的逻辑解释。

    但是后来王安石慢慢注意到,凡是能够产出物质,甚至不产出物质,但能够提供某些劳力服务的技能,全都可以笼统的概括为生产力,当然这生产力有高有低,越高的越值钱,因为他能够在单位时间内提供更多的物质,或者做到更多的事,如此以来,人们就开始,或者说应该去把落后的生产力淘汰掉,然后换上更加先进的生产力。

    如此一来,人应该做的事,竟然简单的就和他们所谓的神一样,那就是:且去造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