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章 改变起飞方式的康采恩—3(第1/3页)  N道贩子康采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欲为旁艺之先圣耳!”

    “什么?”

    “这……”

    在场的众人,包括一赐乐业人在内,都齐齐发出一阵惊讶之声。

    先圣,那可是孔孟一级的人物,才能够享受的尊称。这个黄口孺子,以区区十岁幼龄,竟然敢枉称先圣,真真是大逆不道!

    然而他们转念一想,才发现康采恩刚才的话里,似乎还提到了先圣以外的某个词语。

    旁艺。

    对,就是这个词!

    旁艺是什么,君子六艺之外的其他“艺”,这里的“艺”字,指的可不是什么艺术,而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

    古代的先贤们,认为一个上层人士,应该掌握礼乐射御书数这六门儿技能,才能够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士人,但是康采恩显然不这么想,他在刚才的那番话里,传出了一个强有力的声音,那就是在这里无意义之外,还有很多值得大家学习的技能,而他,愿意将这些技能,教授给大家,于是,他才会狂妄的自称为旁艺之先圣。

    将他的这番话缓缓咀嚼理解之后,在场的许多人,都开始慢慢转变起自己的思维。眼前的这个少年人,刚刚表现出来的,可不是什么狂妄,而是一股宏图远志。这种人不但不应该受到他们的机房,还应该受到他们的鼓励和表扬,于是,他们竟然纷纷欢呼起来,为这个十岁的孩童,送上他们最初的鼓励,以便让他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上,能够获得更多的精神动力。

    康采恩十分欣喜的聆听着周围的欢呼,其实他刚才说出那番话,就已经在心中十分后悔。若非今天的事情进行得太过顺利,一向沉稳的他,也不会发出这样的豪言壮语,好在,北宋的基层市民们,给予了他最大的宽容和帮助。若非有这份宽容,恐怕他早就已经被批成一个狂妄之徒,绑成粽子送到大街上游街示众。

    而那些此刻还在地上跪伏着的厨子们,在听到康彩云的这番豪言壮语之后,当即就激动得泣不成声!这意味着为君子们所不齿的庖厨职业,终于也有了一个可以光明正大拿到台面上的理由。虽然他们被笼统的归类到旁艺当中,但已经有人公然站出来,声称这也是一门不应该忽视的手艺。虽然这个公开站出来的家伙,只不过是个十岁的孩童,但这群社会底层的厨子,在社会上不知受了多少年的鄙视,如今有了一件令他们心感振奋的事,自然没有不欢欣鼓舞的道理。

    而且康采恩刚才也强调,他要做的,是旁艺之先圣,先圣做了什么,孔子有弟子3000人,其中贤者72人。他有教无类的思想,至今还在影响着北宋的士大夫们,北宋中前期的书院,之所以能够大规模的发展起来,正是因为受到孔子教育思想的影响,甚至有安定先生胡瑗等人,已经在教育制度当中作出了改革的尝试,分斋法对于后世的影响,远远超过了11世纪当事人的想象。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在组建的过程当中,其倡议者孙家鼐,就曾经在呈送给皇帝的奏折当中,提到过专业设置应当遵循胡瑗当年提出的分斋之法。

    可如今,康采恩要告诉世人,能够走进书院的,不光只有那些吟唱着之乎者也的酸秀才,还有像面前的这瓶竹子那样,拥有着一技之长的人物。

    而他们这群厨子,在得知可以像那些莘莘学子一样,将自己沾满油污的双腿,迈进学问的神圣殿堂的时候。心中的激动便再也无法掩饰。

    这种荣耀,在他们以前的生活当中,是无论如何也不敢去想象的,然而,康采恩的豪言壮语,却让他们似乎看到了一丝希望。

    其实他们不知道,此时的康采恩,早就已经后悔不迭!虽然他心中非常清楚,北宋之所以走向衰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思想和经济观念上的问题,但是,他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位于这片广袤的土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