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一章 秋收(二)(第2/6页)  山寺杏花之寻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十颗里能有一颗吧。”

    “你家的玉米种子是在哪里买的?”

    赵大财主惊讶之余,觉得陈继兴家的玉米种子兴许和大伙的不一样。他倒是听过一种说法,种子不同,产量也是不同的。

    兴许陈继兴家是买了那优良的品种吧。

    “那倒是没有,种子都是大伙一起去县衙里买回来的。我们家不过是施肥施得勤,又套种了,想来是这个原因吧。”

    “反正啊,你家今年的收成可真是村里最好的了。除了这玉米,我看那红薯和土豆可长得都不赖。”

    刚刚来的路上他算是去实地看了,这下才相信村民们口中说的。要知道,那可算得上是白白捡的收成。

    又过了几天,等到玉米粒彻底晒干了,陈继兴便提前通知了赵大财主上门来收租子。

    这赵大财主虽然心善,但绝对不是好糊弄的主。

    他首创了这种按实际收成来收租的办法,完全是看在大家都是熟人的份上,却不期有些人不厚道,提前将一部分收成藏了起来,想以此减少交租的数量。

    结果,也不知道他是如何发现的,反正直接和那户人家免了租约,悔的那户人家肠子都悔青了。毕竟,像赵大财主这样的好地主,实在是打着灯笼都难找。

    赵大财主毕竟经历的多,也不跟陈继兴客气,先是将屋子里所有的玉米都拿竹筐装了,然后只称一个竹筐的重量,又将那些剩下的称了,加上竹筐的数量,便大概得出了一个数字。

    然后,按照这几年来的规矩,收了三成的租子。

    又当着大伙的面,将那收上来的玉米一称,果然比前几年多了大概一成半。

    而陈继兴家余下的玉米,也足足比往年多了接近两成。

    看着这些晒干的玉米,陈继兴和叶氏这才真正发自内心地欢喜起来。如果说之前不过是预估的话,那么此刻就是实打实的了。

    想到这里,陈继兴只觉得生活越来越有盼头,浑身都是使不完的劲。似乎那盆花真的给这个家带来了希望。

    等交完租子,村里便陆续有人开始挑着今年的玉米往城里换银子去了。陈继兴家倒是没着急去城里卖玉米,不过留了一百来斤出来磨面,其余的都收进了仓里。

    现在卖玉米的,多半是家里实在是缺银子过活的。要不然,一般人是不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卖玉米的。

    现在正是玉米大量入市的时候,价格自然是高不了的。若是能等到明年青黄不接的时候再卖,一斤玉米就能多卖两个钱。

    不过,若是家里等着用银子,那也是没有法子的事。就拿陈继兴家来说,以往也是一样,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也只能等玉米一收就挑进城里去卖。

    而今年却是有些不一样的,且不说现在家里还有十多两卖花的银子,单单是将猪圈里那几头长得油光水滑的猪和几十只鸡鸭卖了就够一家人生活一年了。

    所以,他今年是决计不会这么早就卖玉米的,再说了,也没这个必要。

    做完这些,陈继兴便又着手开始收高粱。

    陈继兴家种的高粱并不多,高粱收起来也不如玉米费事,也就没叫叶枫参与。且他们总是隐约觉得,叶枫对这高粱似乎有些讨厌,却又不知道是何缘故。

    其实,他俩根本没看错,叶枫真的非常讨厌高粱米这种粗粮。刚开始的时候他还不知道,于是便放心吃了几天。结果,他在蹲坑的时候发出了惊天的惨叫声,从此以后便宁愿喝汤也再不吃这玩意了。

    那感觉实在是,一言难尽。

    叶氏和陈继兴拿刀割了高粱穗子,挑回家用碾子碾了,晒干,交租,入仓,简直是一气呵成。

    做完这些,现在地里剩下的,也就只有土豆和红薯了。但就长势来看,明显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