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四章 陈弃疾与商阳(第1/2页)  春秋战国风云录之拜见孔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楚国攻打吴国时,楚国的工尹(注:官名,掌管百工)商阳和公子陈弃疾曾经乘着同一辆车追杀吴军。这位陈弃疾本叫弃疾,为楚共王的小儿子,在灵王七年时(前534年)奉王命率领大军灭陈,得到了楚人的赞誉,之后就号曰陈弃疾,乃楚国势力最为强大的公子,最后他当上了楚王,即楚平王——当然,这是后话。

    话说商阳和公子弃疾在追逐吴军并追赶上以后,弃疾对商阳说:“这是国君交代的任务,你怎么还不把弓箭拿在手里呢?”

    没有办法,商阳只好将弓箭拿在手中,弃疾见商阳没有行动,就继续说道:“现在你可以射箭了!”

    商阳拉满弓,一箭射出,杀掉了一个吴国士兵,随后就将弓放回到了弓袋里面。

    没多久,他们乘坐的战车又追上了吴国士兵,弃疾将刚才说过的话又说了一遍,于是,两箭射出,商阳又杀掉了两名吴国士兵。就像刚才一样,商阳每次杀掉一个敌人,都要将自己的眼睛遮起来不忍去看。

    最后,商阳让驾车的司机停下车子,对弃疾说道:“我仅仅是一个地位卑下的士,朝见时没有座位可以坐下,宴会时候也没有席次,现在杀掉了三个敌人,已经足够回去复命了。”

    子路将这段史事一一道来后,开始询问老师的看法。

    孔子带着赞许的神色说道:“商阳这个人即便是在杀人,却也谨遵于礼。”

    子路听完老师的说辞,脸色渐渐有些难看,忿然作色道:“老师,您怎么能说这种话?身为臣子,如果国君遇到了大事,臣子只有竭尽全力去做,死而后已才行。现在,您怎么反倒称颂没有尽力的商阳呢?子路我不服!”

    听到子路的话,周围坐着的师兄弟们忍不住笑了起来,孔子也是微微一笑,说道:“你说大臣应该竭尽全力不留私心的去做事,这也是我所赞同的。而我之所以要称颂商阳,则是因为他不忍心去杀人,保留着仁德与礼。”

    子路脸色这才有所缓和,但似乎还是有些难以接受老师的看法,所以他打算先回到家中,待过几天再来请教。

    在回去的路上,他碰到一位正跟晚辈争论的老者,由于恰巧是在蒲城之内,便心中一动,像其他人那样站在了一旁。

    过了片刻,子路就明白两人在争执何事了。蒲地民风剽悍,即便人已老去,却依旧佩长剑,揣好勇斗狠之心。方才年轻人与老者在途中有所擦碰,撞人的年轻人不但没有道歉,反而怒斥对方。

    这老者大怒之下拿出佩剑便要死斗,年轻晚辈这才有些惊慌,慌忙说好话,老者却没理会他,以为这道歉太迟了,而且并非对方真心诚意致歉。

    不久,官兵到来,对此事头痛莫名,据说这种事情在蒲地极为常见,过去大家都鼓励私斗,结果也常常是非死即伤。

    子路叹了口气,站出来说道:“我乃蒲宰,愿今后晚辈能敬重长辈,长辈能宽待晚辈。今日所发生之事,全是因为我这个蒲宰没有做到表率作用!”

    老者与众人吃了一惊,见子路毫无架子,也不便继续发作,拱了拱手道:“您打算如何做?”

    子路说道:“且将我关入大牢,以示决心。”

    众人又惊,议论纷纷。三天后,子路得自由身,百姓闻之,道路斑白者开始宽容后辈,而后辈也开始礼敬长辈。子路外出,见长辈拿行李者,必上前帮忙,见晚辈而有事者,必停下来询问缘故,一一帮助解决。

    很快,蒲地人对子路的评价高了起来。子路不禁想起来程子,面带愧色。

    孔子有一次到郯国这个地方去,路上遇到了贤者程子,便将车停在道路旁边,两人如多年不见的老友一样交谈甚欢,最后说话一直说到天黑。

    要离开时,孔子对子路说道:“取一束帛来赠送给先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