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一章 正名(第1/2页)  春秋战国风云录之拜见孔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另一方面,那个和灵公母亲私通,甚至打算杀掉卫灵公的宋朝由于南子的想念,灵公竟然放下仇怨,恳请宋朝来与自己的夫人南子会面。用公孙戍和宋朝一对比,就知道南子在卫国政权中扮演着何样的角色了,可以说,幕后的主角就是美貌的南子。

    所以她此刻想见孔子,卫灵公绝无可能反对,毕竟他连绿了自己以及父亲的宋朝都那么宽宏大量。宋朝继续留在卫国,也给卫国带来了不少嘲讽。当时卫国太子蒯聩正按照卫国的计划将一块土地献给齐国,路过宋地时,宋人做了一首诗,翻译过来就是:“既然你们的母猪已经得偿所愿,为什么还不把我们的公猪还回来?”

    蒯聩闻言不由面红耳赤,心头更是大怒,既怨父亲行事如此不周,又怪南子竟然不顾国家脸面如斯,以致于自己受到今天的侮辱。回国后,蒯聩立即跟家臣戏阳速商量杀掉南子:“我去朝见的时候,只要我一看你,你就杀掉她!”

    戏阳速同意了蒯聩的请求,但他跟着公子见到南子后却有些后悔,公子蒯聩对他使了数次眼色,他都没有行动。最后南子察觉蒯聩的异常,号哭着逃走了。见到卫君,南子哭诉太子想要杀掉她。灵公大怒,最终太子被迫逃离卫国。

    南子在卫灵公死后,想自作主张立新太子,可惜没有成功,最终蒯聩凭借着姐姐的关系重新回到卫国,执掌大权后杀掉了南子。一同卷入这场灾难的还有孔子的弟子子羔和子路,当然,这已是后话。

    所以,见不见南子已经不仅仅是道德问题,同时它还是关于礼以及卫国政治的大事。但南子的使者有言:“那些想要和我国国君共事的,没有一个人不先来见我们的寡小君的,现在我们寡小君主动召见您,这不是荣幸吗?”

    孔子没有办法,只好跟随着使者前往觐见南子。

    孔子拜见南子后,南子也回拜孔子。

    待孔子回来以后,外出的子路已经听说老师去会见了南子,他有些恼怒:“没想到老师您也去见南子,是为了追求利益,还是贪图于美色?”

    孔子叹了口气,说道:“若情况如你所言,那么上天就请厌弃我吧!”

    听到老师的话,子路总算松了口气。

    第二天,子路听到消息,说卫灵公打算任用孔子。大喜过望之下,他来问老师:“如今又这样的人,身怀才智而从不显露于外,如同穿着粗布衣服却藏着宝贵的玉石,这样的行为怎么样?”

    孔子知晓子路的意思,因为相似的话阳虎也曾说过,他想了想说道:“国家政治混乱,隐而不仕是可以的;如果国家政治清明,就可以入仕去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子路知道老师并没有将卫国看作极为混乱的国家,便又问道:“我听说卫君打算重用您,接下来您的执政方针如何开始?”

    孔子说道:“如果执政,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正名!”

    子路听到老师的话以后颇有些失望:“正名?您真是太迂腐了!治国理政,关名什么事情呢?”

    孔子说道:“你真是太急着做评论了,真是鲁莽!君子对于自己不懂的东西一定会保留意见,你真是着急!如果名不正当,君子说话就很难让人信服,因为不合于理;言论不合理,要求别人去做事,这样就难以办成。事情办不成,礼乐就很难依据标准得到实施;礼乐的标准不能被固定,(在礼乐庄严的场合制定的)刑罚就不能公允;刑罚不公允,老百姓就不知道该怎么行动才不违背刑罚。所以,君子如果想要国家兴盛,就一定要让自己说出的话合理且名正,不能违背信用。”

    子路听完老师的意图,才知道正名并非只是关于名,不禁面色有愧,点头称是。

    孔子说道:“仲由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才是知!”

    几天以后,卫灵公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