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六章 回家(第1/2页)  春秋战国风云录之拜见孔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自孔子离开后已经三日有余,时北辰与柳青四人皆留在鲁国,这乃是老师的愿望。

    “老师离开前,曾对我说须留我与你们三人在鲁,以备不时之需。”

    听到时北辰的话,柳青说道:“先时老师与我言谈,论及古、今、后世,到了‘后世’时,夫子骤然出神不语,我与蓝调询问何故,夫子曰命也,又语曰仁者无忧,何必在意结果。”

    绿满也道:“看来老师已经怀疑我们并非这个时代的人物。季氏与定公沉迷女色不理国政,竟然连国之大事也能拖则拖,故诸大夫多有怨言,子路师兄等人如今欲老师一起离开鲁国,恐此去并非一帆风顺。可惜我们关于先秦的记忆已经丧失,否则或可帮助老师重整旗鼓。”

    至此,却又是一番伤心事,时北辰遂言昔日从子贡和孔子对话中听来的历史与评述,乃是关于陈国的故事。

    夏徵舒本为陈国第十三任君主陈宣公的曾孙,以及少西的孙子。陈灵公在位时,夏徵舒曾为司马职务。其时,陈灵公和大夫孔宁、仪行父都与夏徵舒之母夏姬有不正当关系。后陈灵公十五年,灵公、孔宁、仪行父三人在夏徵舒家饮酒作乐时,灵公突然和仪行父玩笑道夏徵舒长得像对方。仪行父见状,也跟陈灵公开玩笑,说夏徵舒长得像对方。夏徵舒听后怒火中烧,待陈灵公出来,用马棚边上埋伏的弓箭手射死了陈灵公。

    陈灵公死后,孔宁与仪行父只好逃往楚国,陈灵公之子太子午则逃往晋国,夏徵舒自立为陈国国君。陈成公元年冬天,楚庄王率军讨伐并杀死夏徵舒,迎回太子午继位,是为陈成公。

    然而,楚庄王杀死陈国国君夏徵舒,掳其母夏姬赏赐功臣后,则出现了意料之外的事情。楚庄王之弟子反、屈巫为争夺夏姬反目成仇,子反与子重借机将屈巫的族人全部杀害。已在晋国做了晋景公之邢邑大夫的屈巫决意灭亡楚国,于是向晋景公献策,使晋国与吴国结好,一致对付楚国。此后,楚平王又杀死伍子胥全家,伍子胥逃到吴国,自此立志复仇。周敬王的代表刘文公同诸侯国举行昭陵会盟征伐楚国,楚国接连战败五次,国都郢也被吴国率先攻破,楚昭王仓皇出逃,被迫迁都于鄀,楚国遭到重创几乎亡国。后来,楚昭王由于有贤臣国相石奢等正直廉洁之人的辅佐,楚国才重新走向强大。

    而子贡所问者,即陈国的大夫泄冶一事。陈灵公与其臣子孔宁、仪行父都与大夫夏徵舒的母亲夏姬私通,三人甚至在上朝时都拿出夏姬的内衣互相嬉戏。泄冶看不过去,便进言灵公,说国君和大臣公开宣扬,老百姓就算不效仿,传出去也不好听,赶紧收起来吧。陈灵公说可以改正,随后即将此事告诉了孔宁与仪行父,两人听后要求杀死泄冶,灵公并不阻止,两大夫便把泄冶杀了。

    子贡曾问老师:“陈灵公在朝堂上公开,泄冶直言进谏而被杀,死因与比干类似,算得上仁吗?”。

    孔子说:“比干和纣王是什么关系?论亲是他叔父,论官是少师,国家存亡,那是休戚与共的,这是由其身份和血脉所赋予的责任,本来就该以死相争,至少可以通过自己的死亡,而让纣王因为惭愧而醒悟到自己的过失,这是比干的仁心之所在。泄冶和灵公是什么关系呢其位不过大夫,也没有骨肉之亲,贪图宠信不肯离开,在的朝廷作官,试图以区区一己之力,改正整个国家的荒淫混乱,死了也没有好处,可以算得上是白白送死了。《诗》有云:‘百姓之所以行为邪僻者,是君王不自重的缘故,乃上行下效所导致的。’那么,泄冶怎么能配得上仁呢?”

    说到这里,时北辰叹道:“子路师兄最先以为老师该离开荒淫无道的鲁国,看来子贡师兄曾经询问老师泄冶与比干的关系时老师已经有所定夺,恐怕过不了多久,鲁国的其他大夫也有人将要逃离了。”

    就在时北辰四人唏嘘不已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