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初见孔子(第1/2页)  春秋战国风云录之拜见孔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行进的途中,时间机器一阵晃动,犹如地动。时北辰顷刻间脸色煞白,以为命不久矣。唯独柳青面色凝重,慌而不乱,最后二人总算脱困。不过,当时光机器最终停下时,显示的时间却令两人大吃一惊,因为按照这个时间,孔子已然将近而立之年。柳青在尝试无数次以后,才不得不告知时北辰:“我现在联系不上爷爷那边,但看样子我们是回不去了,不如趁着时机找机会完成刺杀任务!”

    时北辰闻着柳青身上的香味,顿时理智丧失,边满嘴答应着,便跟着柳青一起,将时光机器埋了起来。幸好此处荒无人烟,是个适合藏东西的好地方。待埋好机器,两人便一前一后赶往附近的村庄,否则,他们晚上将不得不在深山之中过夜,还会遭到猛兽的袭击。

    不过,两人走了一天,却还是没能走出山林,幸好柳青沿着溪流前行,又带了取火器材,两人遂抓了些鱼、虾,生起火后将之填饱肚子。夜间倒不冷,这也是沾了夏天尾巴的光彩,但最令人感到趣味的,时北辰以为还是今天的日食。此刻佳人相伴,萤火点点,看着皎洁月光,时北辰不禁心头发热脑袋昏昏。

    “看来现在是昭公十七年!”柳青借着太阳能手电筒的光芒翻看手头资料,末了突然来了这么一句。

    时北辰一愣,询问柳青:“岂不是我们能见到老聃和孔丘了?”

    “何出此言?”柳青没有在意时北辰的语气,因为她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快速为祖父实现其经年以来的夙愿。

    “庄子的门生们说孔丘五十岁左右见到老聃,但那不过是寓言故事,不足为凭。而《礼记》载孔丘曾助葬老聃,又记日食变化,故我私下里推算过,日食当为鲁昭公十七年的事情!”时北辰兴致有些高昂,因为他即将能见到两位历史名人,并且还要行刺其中一人,这种刺激的经历,岂是人人都有机会得到的?

    “哦?那学长说说庄子的学生们的记载为何不可信?”柳青似乎来了兴致,歪着头问时北辰。

    “因为孔丘五十岁时,东周正经历著名的‘王子朝之乱’所带来的十余年动荡,此时之周,实在是自寻死路啊!而且,别说庄子的学生,即使庄子本人也是写寓言故事的高手,至于史实,根本不在作者视野之中!”时北辰辩驳得一本正经,尤其看到学妹一脸好奇的神色,便忍不住抖起包袱来。

    “那依学长的看法,孔子现身在何处?鲁国?还是东周?”

    “嗯——应是鲁国境内!《礼记》的地名,明显为鲁国所特有。而东周有个老阳子,本为宋人,和孔丘同乡,后由宋入周,死于甘悼公之难,有观点认为他可能就是孔子之周见到的那个老聃。不过,老阳子死时,孔子才二十出头,所以他不可能是孔子助葬的老聃!尤其是《庄子内篇》虚构了一个叔山无趾,此篇中多为鲁地鲁人,而叔山无趾离开孔丘即能见老聃,故庄子本人在故事情节上虽属寓言,但地点上,或间接说明还有一个鲁国老聃!”时北辰说得比较明白,柳青立即弄清了刺杀任务的地点选择。事实上,正是由于这次任务中的突发状况,才导致了柳青不得不为情况的变动而焦头烂额,因为时间不等人,她又无法在交通不便的古代立即找出孔子的地理位置。在两难之时,没想到本被当作废材的时北辰倒发挥了点作用。

    很快,两人打听到自己所在的地方正是鲁国境内,又恰好在孔子的故乡,顿时心花怒放——一个急着坐拥身边美女的美梦,一个力图迅速完成祖父的夙愿,可说各怀鬼胎。经过两日的奔波,他们总算找到了孔子的居住地。但入其乡土,时北辰就总是犹犹豫豫,令柳青心生疑惑,追问之下,才晓得自孔子幼时算起,至今尚有数次日食现象发生,那日时北辰为讨柳青欢心,便单挑了孔子二十六岁这年的日食来说,至于孔子是否去了东周洛阳,又或东周是不是还有一个同名的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