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95.第七章(第1/3页)  畅游六零年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夏锄熬人,秋收累人!

    随着九月份的到来!生产队专门在晒谷场召开收稻谷‘誓师大会’,各小队都要派代表上台表决心。

    这年头,人人讲究集体荣誉!代表们在台上一个个慷慨激昂,纷纷表示要响应号召,吃大苦,流大汗,争取稻谷颗颗归仓。

    说起收稻谷,包括男知青在内,干农活远远比不上当地农民,南关村的支书就把他们打散分到各小队,长得壮实的分到活重但公分挣得多的小队,女的就分到活计较轻但公分少的小队。

    听说,收稻谷,晒稻谷前前后后大概需要半个月。在这半个月里,不分男、女、老、少全村都得上地里干活,谁也不许偷懒。请假,那是绝无可能的事情,当然,如果真的倒下了,那也没有办法!不过,常常有人说谁谁谁的孩子生地里了。这些无厘头地事情就是发生在这个年代。女人当男人使,男人当牛使的年代!农村人特别羡慕城里人,有理想、有抱负的乡下姑娘以嫁进城里为荣!城里哪个娶不上媳妇的男人只得去乡下找婆娘!这一切,源于城里人可以吃供应粮,源于城里人不必看天吃饭,源于城里人不必‘面朝黄土背朝天’!

    有个词叫‘抢收’——就是指农忙时,为什么这样急呢?因‘天有不测风云’……也就是说庄稼地里的老把式也说不准农忙时是否会下雨?前一段时间准备的苫布都就堆在晒谷场,随时用随时取,节省一切可以节省的时间。这是‘以防万一’之举。

    已成熟的稻谷不能泡水,一旦泡了水,就会发芽!

    江静兰在农村呆过十来年,却没怎么做过农活,如今要在田里弯腰劳作,心里不是不委屈,不是不难过的。不光是她,除了早来的那几个知青,与她同批的知青大都对收稻谷又爱又恨。

    好在每到农忙时,大食堂都会杀头公家猪,而且提供的饭也是干得多,稀得少,保证大家在麦收期间拥有足够的体力。南关村这边的知青还好,村里在农闲的时候会组织人手进山里打猎,得的肉食给大家沾沾荤腥。

    处于平原地区的村子,除了公社养的牛羊猪,各家养的鸡鸭鹅每年除了要缴纳给国家,剩下的都留着下蛋,谁舍得吃,一年到头也就农忙和过年能吃两口肉。

    上工前,杨大姐特特过来教了教方法:“……割稻子的时候,镰刀口要向下斜,不然很容易割到手……”并且站在一旁一一看着她们行动起来。

    见江静兰的动作正确,就直接忽视过了她,专门指点起另外两位女知青。

    才炼气一层修为的江静兰体内灵气不多,因而她只用薄薄一层灵气包裹住双手,芊芊如玉的双手先裹了层无色无味的灵气,再戴上劳作手套,握着镰刀就开干。

    割稻的动作不算慢,然她干会儿总要休息一下,摘下劳作手套,取来军用水壶喝几口开水,别人不知道这水有何特别,这可是江静兰用一空间里那株数百树龄的‘灵茶树’上摘下的灵茶叶,泡出来的灵茶,能直接补充体内灵气。

    金秋的阳光!晒得人们恹恹地,高强度作业下来,所有人都没什么力气说话,上午的活干完了,到水渠里洗洗手上的脏,男人们干脆将毛巾丢进水里,捞起来往头顶一拧,他们管这叫“去暑气”。

    负责挑稻谷的人从村里大食堂挑来一筐筐玉米面大馒头,菜是豆腐猪血炖白菜,另外每人能分三片肉。

    八个知青(京城那位早在一个月前就回城去了)凑在一起,找了棵稍远的树,躲树荫下歇着。吃过饭,大家有半个钟头休息时间,还是在这块阴凉之地眯一眯眼吧。

    ……

    “哇噻,今天伙食不错,有肉。”

    “是呀是呀,而且不用喝粥,饼子也管够。”

    “来了不到三个月,我那裤子都松了。”

    “那半个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