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二章 对错难辨(第1/2页)  建文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地保奴死了!

    大元帝国彻底灭亡了!

    儿子终于做到了!

    父亲,您在天上可以安息了!

    在确认地保奴死去的消息后,徐辉祖喃喃道。

    但是,徐辉祖知道,这一战非常冒险,也非常幸运,如果他晚到两天,孤立无援的沙迷查干,不是死于忽歹达之手,就是臣服于地保奴,如此地保奴势必一统伊犁河谷,再加上忽歹达的阿克苏、喀什等地及瓦剌余部,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将出现在西北草原,到那个时候,局面将大为不同。

    而西北出现这样的局面,势必影响漠西,乃至漠北。

    从这一点来说,徐辉祖自认是有功的。

    但是,徐辉祖深知,将士出生入死,未必能带来褒奖,而且自己的冒险出击,实际上违背了大明的战略决策——保持西北的稳定,全力经营漠北。

    所以占领伊宁城后,徐辉祖立刻向京师派出了六百里加急的报捷信使,其中详细描述了自己开战的理由,以及后续的战略、战术安排,希望得到皇帝允准。

    当战果基本清理完毕后,徐辉祖立刻派人将地保奴的遗孀阿依娜及其子呼和鲁(实际上是扎达,一个牧奴的儿子,只可惜徐辉祖并不知道)送往京师。

    再往后,按照徐辉祖的计划,察合台汗国和瓦剌的一干贵族将前往京师,面见皇帝,接受大明皇帝的册封。

    当然,这得等局势完全稳定之后才可以成行。

    只可惜,徐辉祖的运气并不太好。

    在他筹谋进攻伊犁河谷时,就有一封奏折自西北飞向京师,指责徐辉祖擅开边衅,破坏大局,奏折主人的名字叫方宾,时任金山都司监察使。

    这一点徐辉祖想到了,所以他送走方宾之后,立刻向皇帝上书,告了方宾一状,顺便提了一下,准备对察合台汗国进行预防性打击。

    但徐辉祖也有想不到的地方。

    那就是金山都司出事了。

    根据徐辉祖的命令,宋瑄率领五千骑兵前往金山西南麓,截击意图北归的地保奴。

    这客观上造成了金山都司本部兵力不足,宋晟手下只有七千余人。

    就在徐辉祖占领伊宁城的当天,一支骑兵偷袭了金山都司驻地,与此同时,驻扎在都司周围等待招抚的数支部落群起反叛,宋晟猝不及防,险些死于乱军之中,幸亏宋瑄及时返回,将叛军击溃,金山都司才得以保全。

    但是,此役之后,明军对漠西草原的威慑大减,本已招抚的部落大多散去,筹建金山都司也随之成为泡影,主将宋晟悲愤之下,一病不起。

    宋瑄愤怒恐惧之下,听从了方宾的建议,上书指责徐辉祖捕风捉影,指挥失误,贪功南进,导致金山空虚,让蒙古人有机可乘,西北大局愈发不可收拾。

    在奏折的最后,宋瑄并没有避讳自己的责任,但他还是请求皇帝再给他一次机会,他愿意率军踏平漠西,重建金山都司。

    三份奏折先后入京,迅速在朝堂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而随之而来的平安和耿璇的奏报,更是将徐辉祖推到了水口浪尖之上。

    耿璇那里的进展比较顺利,除少部分部落北遁外,大部分部落首领都在最终截止日期之前赶到贝尔湖畔,向大明臣服,听从呼伦贝尔都司的调遣。

    之所以这么顺利,最主要的原因是呼伦贝尔都司与东北的黑龙江都司隔兴安岭而望,两地商贸频繁,相互之间比较了解;另外,大部分死忠分子都跟着地保奴西遁了,剩下的部落都是一些姥姥不疼、爷爷不爱的角色,所以他们对于臣服于大明并不抵触。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耿璇在洪武末年曾经在贝尔湖畔征战过,杀戮蒙古人甚重,在当地有止儿夜啼之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