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七十二章 尘埃落定(第3/4页)  大清巨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才缓声道:“载钊这事,太后怕是不会允准。”

    文祥听的一笑,“倒也未必。”

    养心殿,东暖阁。

    慈安并未睡下,同样也在批阅折子,听的太监奏报有喜讯,便吩咐道:“让他们进来。”不多时,肃顺、文祥、宝鋆三人就鱼贯而入,见礼之后,肃顺便朗声道:“恭贺太后。”

    慈安打断他话头,道:“把电报呈上来。”

    看过电报,慈安沉吟了半晌才开口道:“奕訢与易国城不会是联手唱了一出双簧罢?”

    唱双簧?肃顺不由的一楞,他怎么也没想到慈安会如此想,一转念,他就反应过来,这应该是对奏请由载钊暂时接掌北洋水师不满,他连忙谨慎的回道:“回皇太后,此事关键在于水师哗变。”

    经他这一提醒,慈安也察觉自己想左了,如果易知足能够轻易的指挥福恒哗变,也无须跟朝廷争夺北洋水师提督的人选了,略微沉吟,他才道:“易国城再次奏请由载钊暂时接掌北洋水师,你们是何看法?”

    “回皇太后。”肃顺不假思索的道:“当务之急是稳定水师军心,奕增依然昏迷不醒,鄂安泰系被哗变官兵驱逐出营,皆不适宜。”

    文祥接着道:“水师一日不稳,则天津一日不稳。暂且由载钊稳定军心,稍后再行调整,似无不可。”

    “回皇太后。”宝鋆开口道:“元奇一贯顾全大局,事前事后一直坚持水师保持中立,载钊暂时接管,有利于迅速稳定天津局势,况且,眼下也没有比载钊更为适合的人选。”

    见的宝鋆也附和,慈安略微有些意外,细细琢磨,也确实找不到一个比载钊更为适合的,常保倒是可以,但元奇肯定不会同意,毕竟这次平定哗变可以说完全是元奇的功劳,更为重要的是,现在哗变的水师官兵掌控在元奇的手里!

    若是不顺水推舟,说不定还会另生波折!若是真的再起波折,面对的就不是恭王奕訢,而是元奇与奕訢了,以朝廷目前的情况,压根就没法与元奇抗衡。

    见她半晌没吭声,宝鋆斟酌着道:“水师万余官兵哗变,鄂安泰难辞其咎。”

    只听的这一句,慈安心里顿时就明亮起来,道:“传旨,福恒犯上作乱,就地革职,流放倭国,鄂安泰玩忽职守,就地革职,着载钊、常保分别接替,迅速就任,安抚军心。”

    生生将常保塞进去,就不怕搅乱北洋水师?肃顺、文祥都是一楞,却是不敢多嘴,连忙叩首道:“臣等遵旨。”

    略微沉吟,慈安才开口道:“易国城奏请让奕訢驻扎通州,是何缘故?”

    “回皇太后。”肃顺连忙道:“奕訢驻扎通州,利于朝局稳定。”

    文祥却道:“回皇太后,奕訢乃钦命伐倭大将军,得胜班师回京,驻扎通州,于礼不合。”

    慈安瞥了两人一眼,对于两人的心思她是再清楚不过,她估摸着奕訢这次将易知足也是得罪狠了,所以易知足才有此提议,想想这法子也确实不错,通州虽然距离京师不远,但却是将奕訢排除在了京师之外,而且没有了元奇的支持,谅他也不敢不遵旨。

    她压根就懒的理会文祥的话,径直道:“拟旨罢。”

    次日上午,八点刚过,驻扎在塘沽的奕訢就收到了慈安的电旨,“改道北上,暂驻通州!”

    将电报递给僧格林沁,他闷声道:“驻扎通州?什么意思?这是太后的意思?还是易国城的意思?”

    僧格林沁轻叹了一声,道:“谁的意思都不重要,六爷遵旨而行便是,只要兵权在手,驻扎通州与京师,又有何区别?”

    “说的是。”奕訢微微颌首道:“让他们出出胸中的闷气也是应该的!”

    僧格林沁听的一笑,“策动水师哗变,易国城和太后心里确实是憋了一肚子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