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四章 瓷胎竹编(2)(第2/4页)  大时代的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单单从瓷胎竹编来看,平乐古镇人杰地灵和物产丰饶。

    陈锦梅给我们播放了一段视频,这段视频记录了瓷胎竹编的全过程。经过破竹、烤色、去节、分层、定色、刮平、划丝、抽匀等十几道工序,全是手工操作,最后制作出精细的竹丝。我们一行被瓷胎竹编的制作工艺陶醉和折服。

    在邛崃民间,这样的非遗传承如火如荼。

    “在长期的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工艺传统,不仅是一种技术的结晶,更是一种文化精神与审美理想的载体,瓷胎竹编就是这样的瑰宝”。陈锦梅边编织瓷胎竹编边对着我们说。

    一个是四川竹林人家的“草根技艺”,一个是世界顶级品牌,两者相遇会产生怎样的情景

    7月16日,青神县城一栋普通的旧楼里,青神竹编大师——60岁的张德明带着弟子们正在给瓷胎“穿衣服”,细如发的竹丝在他们手中经纬交织,套在温润微光的白瓷上,一位来自爱马仕公司的工作人员把竹编瓷器放在不同的光照下反复旋转、抚摸、检查……

    这天是张德明和爱马仕约定收货的日子。一门生在四川竹林人家的“草根技艺”,一个世界顶级品牌,他们的相遇,共同打造出一系列充满中国味道的艺术品。

    为爱马仕找“感觉”整整3年才过关

    张德明编了几十年的竹编,从没想过有一天能够和爱马仕这样的国际大牌相遇,也没想过自己的作品能够通过爱马仕的大橱窗卖到世界各地。

    2008年,爱马仕采购部通过网络了解到青神竹编,又通过青神县有关部门牵线搭桥,联系到青神多位竹编大师,通过对竹编大师的比对,他们觉得张德明的风格最对路。

    双方达成意向后,张德明派自己作坊里的骨干张师傅驻扎上海编制竹编样品,以方便和爱马仕方面直接当面沟通,自己则在青神和张师傅遥相呼应。

    爱马仕喜欢什么样的风格?他们的要求提得很模糊:你们就随便编,我们看到好就行。

    张德明当时就预感到这个没有标准的标准其实很难拿捏。他的预感还真对了。

    一年过去,张师傅已经迷上了上海菜,却还是没有拿出让爱马仕满意的作品。正当张师傅准备离开上海前几天,左思右想后的张德明提出用两根丝交叉起来编的想法。张师傅用这种张德明创新的编法做了一个样品,爱马仕工作人员觉得有点感觉了,但还不是十分满意。第二年,张德明又换了刘芝全师傅到上海继续为爱马仕打造样品,通过将编织的经线变细,竹编的效果又好了不少,“线条开始流动起来,变得生动。”对方表示满意。

    但新问题又来了。看上去完美无缺的瓷胎竹编在用开水煮过后,个别竹编表面有一点点发白。

    竹丝经过各种处理后应该没问题,难道是粘贴的环保型胶水不合适?在青神,张德明也在做着实验。牛皮胶、万能胶……市面上的胶水差不多都试用完了,他还尝试用黄豆、中草药熬胶,但还是不行。

    跑遍了眉山所有胶厂,张德明终于在成都的一家胶厂找到一种胶水解决了问题。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太好了。”爱马仕相关负责人在看了他们的最终作品时,眼中闪过一丝亮光。这距离最初提出合作,已整整过了3年。

    张德明的竹编要求非常苛刻:瓷胎竹编都是节选长66厘米以上,没有划痕的两年青壮年竹,每100斤原竹只能抽取8两,真正的“经篾薄如绸,纬丝绷如发”。

    即使3年才做出让爱马仕满意的产品,张德明也没有放弃。“我做事,不做则已,要做就做到最好。而且能与这样的大品牌合作,本身就是一种吸引力。我想让中国竹编艺术真正登上大雅之堂,把竹编艺术推向一个高度。”

    曾有一次为爱马仕提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