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八章 古琴(1)(第1/2页)  大时代的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楚泽豪有一个从小玩到大的死党江汉轩,别人说他是富二代,他就发自内心地抵触,“富二代多俗啊!我明明是琴二代!”

    事实上,生于1988年的江汉轩的确是个不折不扣的“琴二代”。江汉轩的舅舅,是当代中国着名古琴大师王鹏。

    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式上演奏的“太古遗音”古琴,就出自王鹏之手。自大一下学期起,江汉轩就开始在舅舅王鹏的“天韵坊”学习斫制古琴。

    江汉轩习惯开:“以我现在的制琴功底,还远远不敢自称是‘斫琴师’。”

    “斫琴”的第一道工序是选材。中国唐代斫琴世家雷氏家族曾把“斫琴”经验总结概括为:“选材良,用意深、五百年、有正音”。

    历代人制作古琴首重良材选择。琴材以几百年或上千年的老房梁为最佳,面板应使用纹理顺直、宽度均匀、硬度适中、无疤节和虫蛀等缺陷的梧桐或杉木制作,以质地坚硬的梓木等木材为底板。

    亦有用与面板同样的木材这种琴称为“纯阳材”,具体要根据琴材的震动来合理搭配!制作一张好琴最重要的还是斫琴师的经验和技术水平,起决定因素的是槽腹结构和漆胎的处理,否则用再好的木料也做不出音色好的琴。

    而正音的发出,离不开良材、美斫、妙指、正心。良材和美斫,说的便是古琴的制作了。自古迄今,古琴制作一直延用古法,这套方法非常复杂,要经过选材、造型、槽腹、合琴、灰胎、研磨、擦光、定徽、安足、上弦、调整音色等数道工序。

    “美斫”中的“斫”,是刀斧劈砍的意思,“斫琴”就是将木材用斧来劈砍,做成琴的面板、底板,因此木胎这一环节便初步定下了古琴的样式。

    木胎完成后,灰胎更是制琴工艺中比较重要的一环,主要功能是为调整音色。其中一个重要的材料是鹿角霜,即梅花鹿、马鹿的角成熟脱落以后,去掉油性胶质水分,然后磨成粉末与大漆和在一起刮在琴面上,目的是调整音色和抑制琴的振动。只上灰胎、干燥、打磨的工序便要反复持续二十多遍,每遍大概一个星期。

    “一个‘斫琴师’要身兼多项技能,是木工、漆工、调音师、雕刻师、画家……”江汉轩说。

    在江汉轩的办公室里,放着他自己做的第一把古琴。这把琴做了两年,曾经有好几个人要高价收去,他都拒绝了。

    江汉轩观察到,很多普通的古琴入门爱好者舍不得选择价高的古琴,而市面上便宜的古琴又大多粗制滥造。

    于是,江汉轩创立了自己的独立品牌“天韵坊”,专攻两万元以下甚至几千元的高性价比古琴,立志用良心品质,改变“万元以下无好琴”的乱象。

    “天韵坊”的90后员工韩宇,是“天韵坊”创立初期第一批古琴的购买者。他当时因为对工艺有疑虑,跟江汉轩在网上辩论。

    韩宇是个爱琴之人,小学时因为看了电视剧《三国演义》里空城计的一幕——诸葛亮在城楼上焚香弹琴退敌,从此就深深爱上了古琴。

    但他对古琴属于一知半解,所以才有了误会。不打不相识,韩宇当时辞去青岛的工作,来天韵坊边打工边研究古琴,这一来就是6年。

    江汉轩与来更换琴弦的顾客交流。他把弹琴的人比喻成“贵族”,但强调“贵族“绝对指的不是有钱,而是具备见识与修养。

    作为天韵坊的创始人和ceo,江汉轩坚持自己做天猫店客服。“对于乐器这行来说,专业客服太重要了。即使客人不买,我们也要在沟通中把正确的古琴认知传达给他们。”

    2015年,江汉轩通过天猫销售,结识了一位古琴“琴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欧美流行乐电台dj游朋。

    游朋热衷古琴历史录音收藏与研究。在他看来,古琴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