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章 琉璃(2)(第1/4页)  大时代的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从火炉中取出后不断进行旋转和造型,火炉里面取出的琉璃温度高,掌握好琉璃熔化的软度,几秒钟就要成型。

    在造型过程中,师傅们需要用手中的吹筒进行吹制,来保证琉璃的形状,由于尺度很难拿捏,所以成品率极低。

    琉璃成型以后,师傅们要把烧制好的琉璃放到保温窑里面,500多度,保温4天,如果琉璃瓶身没有出现炸裂的情况,说明琉璃已退温成型。

    第一步,创意设计:将创意通过平面设计图稿进行表现。

    第二步,原型制作:根据图稿雕塑立体模型。

    第三步,制硅胶模:在模型表面均匀涂抹硅胶,待硅胶凝固成硅胶模后,尚需石膏加以固定。

    第四步,灌制蜡模:调制蜡浆,在硅胶阴模内灌入热融的蜡,待其自然冷切。

    第五步,拆取蜡模:将冷切后的蜡模自硅胶石膏模脱出。

    第六步,冷切容易使蜡模收缩变形,对拆模时留下的模线痕迹,得以工具细心地修整。

    第七步,制石膏模:调制正确比例的耐火石膏,在修饰后的蜡模外,灌注包埋,即成含蜡石膏模。

    第八步,蒸汽脱蜡:将整个含蜡石膏置入脱蜡机内以蒸汽加温,脱蜡后即为耐火石膏阴模。

    第九步,精选原料:为精确控制各种颜色的比例和流动的美感,需依造型与设计精选特定颜色与大小的玻璃原料,并安排色块的分布位置。

    第十步,进炉烧结:清模去尘后,将整个石膏模与配置好的玻璃料,放进炉内慢慢加温,使热熔软化的水晶玻璃如麦芽糖缓慢地流入石膏模内成型。

    第十一步,石膏模:拆除石膏模,将冷切后的玻璃粗胚取出。

    第十二步,切割修葺:将玻璃粗胚上注浆口部分多余的玻璃切割修葺。

    第十三步,粗模细模:以粗、细研磨砂将水晶玻璃之浇注口磨平整。

    第十四步,冷工细修:以钻石笔头及其它工具细心雕琢,使作品表面显得更为均匀细致。

    第十五步,签字包装:确认作品完整后签名签号。

    琉璃佛教“七宝”之一,为消病避邪之灵物。

    琉璃在佛教中为消病避邪之灵物。摆放或佩带琉璃可得三种福缘:

    一)祛病:修行之人认为琉璃乃药师佛的化身,能消病驱邪,使人获得健康之福缘。

    二)坚韧:因烧制繁难,佛教认为琉璃能使人感受提炼真理之艰难,而获坚韧之力量。

    三)灵感:色彩绚丽、变幻瑰美,给人以艺术的美感和想象空间,给人灵感和智慧。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在某种意义上说,琉璃是一种人格、一种精神、一种境界的象征。明澈的琉璃寄托了人们的美好心愿。

    对比佛教的其它六宝,琉璃应该是一种天然宝石,且极有可能是碧玺。

    《慧琳音义》卷一:”须弥山南面是此宝也。其宝青色,莹彻有光,凡物近之皆同一色,帝释髻珠云是此宝,天生神物,非是人间炼石造作,焰火所成琉璃也。“很多佛教中对须弥山的描述是周围有咸海环绕,海上有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所以根据地理位置来看,琉璃的产地周围应该在海上有火山。而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距离波斯很近,碧玺的一大产地正好于此,它们都位于印度半岛,印度半岛周围的海上也确实又火山。且碧玺的原石的确也是像描述中的”其宝青色,莹彻有光“,要”近“才有”皆同一色“。为什么后来没有把碧玺和琉璃统一叫法很可能是发现了碧玺这种天然宝石和中国古法琉璃虽然颜色外貌上一样,而物理性质完全不同,而更正叫法后也会降低这种宝石的尊贵,才从清代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