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1章 纵向扩容(第1/2页)  黑科技超级辅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b服务器的研发,还有王路对第二智慧科技程序员的n,都挺成功的。

    但是生物计算如果想要发售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

    林奇来到了王路的办公室,刚好杨翰林也在这里。

    “我们的软件开发的还是不错的。”林奇和两个人打了声招呼,对公司的开发者做出的努力给予了肯定。

    “我们的生物计算机还有一个问题。”话锋一转林奇聊起了生物计算机。

    “嗯,确实还有一个问题。”三个人都表示生物计算机还有一个重要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生物计算如果想推向市场,现在它的机箱有点大,如果我们能把生物计算机做成像水果笔记本那样的大小就好了。”王路一语道出了现在生物计算机存在的问题。

    “没有办法,生物计算机是新型的计算机,以前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我们能把生物计算弄成和普通的主机大小似的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杨翰林也说出了生物计算机做成这么大的原因。

    “不管怎么样,不能优化的和普通笔记本那么大,我们就一直优化迭代,开发新软件。”林奇觉得如果推出来一个不成熟的产品那不是第二智慧科技的风格,所以如果不能达到自己的预期,林奇宁愿压着不推出来。

    “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先推出来一部分面向企业用户的,放在机房里面用的机器,至于面向个人的,也可以推出一部分,毕竟还是有用户用台式机的,至于小型化我们继续慢慢的优化。”王路想起来了另一种解决方案,他觉得生物计算机对于企业用户来说有更大的用途,但是并不是个人用户就完全不用台式机,林奇应该是陷入了思维误区。

    “你这个想法很有意思,我没有想到这层。

    如果我们能优化为笔记本大那生物计算机的目标用户将更广泛,可以面向所有的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林奇高度赞扬了王路的想法。

    “也只能这样了。不知道你们对于现在互联公司的架构有什么看法?比如异地多活,负载均衡什么的?”林奇又问了一个问题。

    “这个我比较了解,异地多活是因为络和机器的问题,还为了防止地震等自然灾害,而出现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是按照地区,比如在燕京和南云两地各建立一个机房,每个机房都部署了业务的全套代码。

    业务数据离那个地方近,就写入哪个机房。不过自从我们的量子通信技术大规模的应用之后,因为络造成的灾难已降低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

    但是像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不是量子通信能保证的,如果某个地区的机器因故比如都断电了,浸水烧坏了,如果没有备份,这些机器所承载的业务将不可用。所以异地多活确实有存在的意义。

    而负载均衡,我们单从服务器方面来说。比如一个业务的使用人数大量增加,流量突然剧增。工程师第一时间想到的恐怕就是加机器了,如果原来是100台服务器,那么就再加100台服务器。

    现在这个过程可以用放在云服务器上,基本可以在几分钟就完成这个过程。

    但是他们这种扩容的方案是水平扩容也叫横向扩展,这样架构的核心是用更多的节点支撑更大量的请求。如成千上万的蚂蚁完成一项搬运工作。

    至于纵向扩展,就是扩展一个点的能力支撑更大的请求。如利用一个人的能力,比如绿巨人变身逼停火车。”

    王路在互联公司待过,所以他还是很熟悉这些互联的套路。

    “现在互联的企业为什么用横向扩容的居多,而用纵向扩容的很少,甚至纵向扩容的方案,很少有人去研究。那是因为横向扩容可以用一批廉价的服务器,来实现高性能的服务器所能完成的任务。

    对于企业来说,节省成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