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9章:搞个大新闻?(第1/2页)  光影风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英雄其实还不错,但也有些尴尬,一方面西方的观众非常喜欢英雄充满艺术感的画面,流畅的武打动,认为这是一部非常值得观赏的影片,另一方面影评人却对老谋子有些失望,认为他失去了以往的批判‘精’神,甚至变成了卫道者。,: 。

    1988年,张一谋凭借红高粱捧得金熊,与柏林结下不解之缘,2000年,我的父亲母亲又再一次捧得金熊,这两部电影都没有太多争议,因为它们都足够纯粹。

    红高粱让西方的观众惊‘艳’万分,那种浓烈的‘色’彩、豪放的风格一下子把西方的观众给镇住了,尽管它不是十分具有现实‘性’,张一谋塑造的是一个未来意义的人格,是一种人格理想,超越了具体的社会表层,具有人的本‘性’与本质的深度,影片自始至终所呼唤的主题就是勃勃的生命力,让他捧到金熊,展‘露’他大师潜质的一面,也让影评人心服。

    十来年之后,我的父亲母亲再次惊‘艳’柏林,它同样不是特别有现实‘性’,但在这部电影中张一谋展‘露’出他大师级别的信手拈来一般的自如,把一段爱情塑造得让人无比动容,整部电影弥漫着浓浓的史诗一般的气质,尽管是简单的故事,也让人沉醉,虽然说两位新演员的功劳不小,但起码它绝对配得上一尊金熊。

    过了两年之后,英雄横空出世,本来让国外的影评人期待万分,可惜这部电影的故事请不足让人惋惜,并且主人公的心态转变塑造得过于突兀,散发着一种漫不经心的味道,虽然画面无比‘精’美,但在故事‘性’的瑕疵太过明显,影评人实在是喜欢不上来。

    其实老谋子自己也知道这部电影并不会特别受到外国影评人的喜欢,他拍摄这部电影就是要尝试商业片,拿奖与否他是真没有放在心上,周白跟老谋子聊过不少次,非常清楚他的想法。

    影评人跟观众的审美是存在着很大区别的,他们更多的是从专业上面去看待电影,而英雄无疑是一部讨好观众的电影,并没有过多考虑艺术‘性’问题,也就难怪柏林每日镜报的影评出来之后,里面的评论相当的尖酸刻薄。

    “张在中国原来是制造麻烦的人物,今天是权力的卫道士。张不是一个没有原则的乐观主义者,为了他的电影和故事他必须有所周旋。”

    “要是‘色’盲就看不懂这部电影,细节经不起推敲。”

    实际上在英雄首映之后的发布会上,老谋子就已经说过:他的电影是一部关于和平的电影,但并不是政治‘性’电影;是有意摒弃血腥暴力场面,“用内里的心智去影响他人”。

    每一年电影节,德国银幕杂志的电影节特刊都会对参赛电影打分,今年就邀请了德国、比利时、加拿大、英国、意大利等7国的“权威影评人”为参赛片打分,四颗星为最高,所以这个是必须关注的东西。

    2月9日前英雄以1个四星1个两星5个三星领先,2月10日已经被美国竞赛片时时刻刻的3个四星比了下去,基本上可以说英雄拿奖无望,至少大奖绝对没可能,这让国内的媒体记者们大为气馁,话题度没了啊,很多人干脆就打道回府,提前结束了这次柏林的行程。

    “蕾姐,咱们要回去吗?老谋子都没啥东西可写了,香江那帮人又不在竞赛单元,咱们总不能写一些老外的东西吧,读者也没兴趣看。”李宏宇邹着眉,纠结的说道,这一次柏林电影节看来是越发的冷清了,没几天国内的记者就走了大半。

    “回去干嘛?现在多好的机会啊,我巴不得他们都走了呢,走得越多越好,最好就剩下我们,那样的话咱们想要抓大新闻就容易多了。”元蕾一边对付着面前的烤猪蹄,一边用漫不经心的语调说道。

    为南都的记者,元蕾在娱乐新闻上面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嗅觉,很多人都看这一次柏林电影节张一谋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