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九十章:殿试(第2/3页)  明朝败家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所以为人臣者,需戒骄戒慎;而为人官者,便更需以苍生百姓为念。诸卿将来,既为人臣,又为人官,单凭八股文而入仕,还是不够的,理当心有定国安邦之策,方不失圣人门下之名。”

    贡生们一个个摩拳擦掌,接下来便开始点名、散卷,随即赞拜、行礼。

    弘治皇帝定了定神:“朕该出题了……”

    见无数双眼睛看着自己,弘治皇帝沉吟道:“何以服众人。”

    “……”

    此题一出。

    刘杰已垂头。

    何以服众人,这是一道‘亲民题’啊。

    原以为陛下会考马政,想不到,考的竟是此题。

    说穿了,此题的目的是,怎么样才能让百姓信服呢。

    这个题目看上去格局不大,事实上,却又大的吓人,能做到百姓信服,自秦汉开始,人人都这般倡导,可做到的又有几人?

    刘杰想了想,直接便提笔了,对此,他深有感触,先是直接提笔破题:“视百姓为人,则民服之”。

    他随即又:“圣人之道在于仁,仁之道,在于民本,民为本,则天下定,以臣观之,民者,人也,血肉之躯,有生老病死,亦有喜怒哀乐,其立于世间,无过是衣食住行也。因此,欲以民服,当见天变而视民之寒暖,视民之所食……”

    他快速的下笔,这策论大抵也就两千字左右,倒是对题材,没有太多的限制,你爱写个啥就写个啥。

    弘治皇帝呢,则是高坐在御案之后,其实这个问题,早已隐藏在自己心里太久,何以服众人,是啊,怎么样才能服众,天子要服众,方为九五之尊。大臣要服众,方才会被民众视之为父母。

    这看上去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题,其本质,却是整个儒家围绕在仁政这个核心思想之中,最本质的问题。

    众人默然无声,弘治皇帝则耐心的等候。

    这一次自鬼门关里出来,他有太多的感慨。

    到了傍晚时分,殿试方才结束,宦官们收了卷,诸生又起身,向弘治皇帝行礼。

    弘治皇帝也没有多说什么,他对任何考生,都一视同仁,只不过……需要寻求一个答案而已。

    弘治皇帝随即起身。

    这时,却有人道:“陛下……”

    弘治皇帝回眸。

    这两班的大臣,一直都在沉默,而在此陪考的大臣,既有翰林,又有礼部官员,当然,内阁大学士也在此,不过刘健因为要避闲,托病没有来,李东阳和谢迁都在。

    李东阳和谢迁万万料不到,在这个节骨眼上,居然会出现不和谐的一幕。

    二人脸微微一红,内阁大学士,是百官的大家长,他们是百官的首领,是替皇帝管理官员的。

    若是突然出现破坏了朝堂秩序的事,一般情况,都说明内阁大学士压不住事,不能服众,否则,有内阁大学士在此,谁敢随意喧哗和造次。

    这种下级官员,动辄跳出来搞事的情况,只有在成化朝时,被人嬉笑怒骂为纸糊阁老、泥塑尚时,人们对内阁阁老和六部大学士毫无敬意,动辄便有人站出来,直接以下对上,进行指责。而且这样的官员,可谓是前仆后继。

    倒是刘健三人入阁之后,这样的事便少了,主要是三位内阁大学士有威严,受人尊重,没有人敢于绕过内阁,公然在朝堂,尤其是在这殿试的场合,破坏秩序。

    于是,李东阳和谢迁忙不迭的想要请罪。

    弘治皇帝却是压了压手,他远远的看了一眼那说话的人,是杨廷和。

    杨廷和大义凛然的站了出来,他是翰林侍讲学士,又兼任詹事府詹事。

    这是清流中的清流。

    不过……因为有了恶名,他这辈子的仕途,怕是到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