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79章 修路绿化(第1/2页)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各村的村规民约很快制定出来,一字一句的教群众背诵,即便不能完整的背诵下来,也得说出个大概来。

    活动开展后,韩玉臣的“老阴天”就没晴过。他大哥和母亲虽然没参加学习班,可全公社的人都知道,张集公社在全县带头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根由就是他们家仗势欺人。

    韩屯村的妇女背地里可没少议论他们家,每天晚上都在食堂参加学习,耽误了她们织布。

    韩屯的妇女白天在工厂上班,织布全靠晚上的时间,家家户户特意换上了一百度的大灯泡。

    从小靳庄带回来的二百斤合股纱线,回村就被妇女们瓜分了。她们为了多织布,创造了一种新的织法。

    用买回来的合股纱做经线,自家纺的棉线做纬线。不用浆不用染,经好线团就能织。合股线结实,织布不断线,晚上织布速度也挺快。

    各家就一间房子,织布机占了半间屋子,本来十几天就能完工,连着学习一个月,妇女们心里都有意见。

    心里不克气满意,讨论的时候就带情绪,话里话外挤兑韩玉臣他们家,粗俗、霸道、缺乏文明礼貌,是大伙对他们家的评议。

    大伙没指名道姓,他们家倒是不好反驳,不过都心知肚明,作为他们家的领头人,韩玉臣的脸色能好看才怪。

    韩屯村各家的建房款交上来,各种建材就源源不断的运了进来。需要进口的建材,建设局给悠悠姥姥拉了个清单,由震宇公司购买。

    悠悠根据清单,在电子商城里,全部订购的优质产品。幸亏有智脑帮忙,包装和货号都得做成现在这个年代的。

    后世这些建材的价格,比现在国家的定价,高了成百上千倍,虽说有思想准备,悠悠还是心疼。下一次订单和姥姥嘀咕一次。

    悠悠“赔了”

    姥姥“嗯。”

    悠悠“赔大发了”

    姥姥“五斤铜钱够不”

    每次都是这种结果,可悠悠每次都会找姥姥墨迹。

    尽管韩屯村的道路是沙灰路,经过各种重型的卡车来回碾压,也不堪重负,路面布满了沟辙,坑洼不平。

    运建材的卡车连着侧翻了几次,终于引起了工作组的重视,向地委请示,给韩屯和新石庄两个村修公路。

    韩屯距黄河大堤一公里,东西南北道路加上街道,总共三公里。新石庄距离韩屯一华里,加上街道才一公里。

    两个村庄四公里道路,里程不多可路面宽,60米的路面除去两旁各5米的绿化带,需要硬化的路面50米。

    石庙村的其他三个小村都有意见,可修路的目的是方便工厂运输,他们了解情况后,也消停了下来。

    现在修路主要是靠人力,垫村台的民工又多了一项活计,帮助公路局修公路。

    悠悠又多了一项见识,八十年代初修公路的场景。

    路基下挖一米,最下层是三十公分的大石块,越往上石块越小,最上面是不到一公分的小石子。

    石块中间的缝隙,用碎石子和水泥填实,重型碾压机不停的来回碾压,石块石子和水泥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路基上面是二十公分厚的柏油路面,熬制柏油全部靠人工,刺鼻的沥青味漂浮了一个多星期。

    人多力量大,半个月的时间,公路就修好了。

    修路一开始,村干部就来找悠悠姥姥,让她帮助购买绿化树木。姥姥满口答应,出力的还是悠悠。

    这个年代,在道路绿化上,可以说是空白。通往县城的柏油路,两旁栽的是普通的毛白杨,遮阴护路还能做建材。

    韩屯村的群众,外出参观的亲眼见识过街道绿化,在家的看过录像。大伙都觉得还是绿化树木漂亮,自己村有公路了,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