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94章 精密仪器(第1/2页)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制药厂还是沿用的老工艺,工人也是师傅带徒弟,管理自有自己的模式。悠悠爸对管理根本不懂,都是林爷爷他们代为管理。

    吴卫华在制药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韩屯村这些年,他经常自制的蜜丸,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祖传的老药方加上他的新配方,开业以来,成药的种类多达百余种。

    老宅院的后门,临街的五间门市重新开放,每天两个大夫轮流坐诊,主要是销售成药。悠悠他们去的时候,排队买药的病人,坐满了等待区。

    也有在柜台上买药的,他们买的大多是常用药,两个年轻人,跑前跑后的忙。

    现在的中药材,都是货真价实的上等品。制造的成药,效果非常好。除去在门市内销售的,大部分被吴馨儿姑奶奶销到了英伦。

    医药利润本来就大,出口的药品更是一本万利。吴馨儿对国内的形势还是担心,收入的大部分,都被她存到了英伦,悠悠爸知道的只是个数字。

    孙万杰知道姥姥来京之后,就张罗着聚餐。姥姥忙着成立合资公司的事情,一直没腾出空来。

    建业回美国后,趁妈妈过星期,姥姥带着全家,去看望王奶奶。

    孙万杰家的院子在京华的旁边,是个二进的院子。他俩毕业分配后,王奶奶就带着孩子跟来了,户籍也迁到了京都,两个孩子都进了京华的幼儿园。

    王奶奶看到姥姥,激动的拉着姥姥观看自家的院子。“妹子,姐我这辈子是真的值了。别说现在了,就是原来,俺一辈子也没想到能来京都生活。”

    继业和继祖看见悠悠就扑了过来,围着她“姑姑、姑姑”的叫个不停。

    迪迪看见一摸一样的两个孩子,高兴的不行,掏出一把奶糖,哄骗他们:“叫个叔叔,这些都给你们。”

    俩孩子才没那么好骗,他们异口同声的问:“你是谁啊,为啥得叫你叔叔?”

    迪迪凑到悠悠的跟前,指着自己告诉他们:“看到了,我是你们悠悠姑姑的亲弟弟,该叫叔叔。”

    俩孩子仔细的看着他们,充满疑惑的问:“你俩个子一样高,为啥长的不一样。”

    大人听见,都笑喷了。王奶奶告诉他们:“乖宝贝,你悠悠姑和迪迪叔,可不是双胞胎,哪能长一样。”

    “奶奶,那他俩咋一样高啊?”

    得,这是俩个十万个为什么!

    回韩屯之前,全家和桂金家聚了一次。桂金这次又生了个小子,把韩德才两口子给高兴的,拿出自己的积蓄,接着在桂金的院子那里,又买了个小四合院。

    他们住的那片,大部分都是小四合院,出手的不多,不过也有卖的,像这样临近的院子,还真不容易碰到。

    5月20日,四个人回到临水。援朝舅舅见到姥姥就提要求:“姑,听李叔叔说,您老在京都成立了合资公司,可不能忘了咱临水。您给京都的产业园进口国外的机器,也帮咱临水的电子厂进些好设备。

    咱厂里的技术员,从上海收录机厂,学会了制造收录机配件的技术,就差精密仪器了。目前咱国家还没有,得从国外进口。”

    援朝舅舅的话,让悠悠大感佩服,这才是开拓创业的正确思路,靠组装的企业早晚走向死胡同。

    姥姥看悠悠点头,大包大揽夸海口:“你也别给姑扣大帽子,姑不为临水就为你。需要什么仪器,你给姑个清单,我让建业给他们进。

    建业说了,这些民用的机器,国外一般不限制,他倒是能帮上忙。”

    援朝舅舅挠着头,继续提要求:“姑啊,建业大哥能帮着进仪器当然好,可这外汇也得您老帮忙。咱临水只有您的公司有外汇,还得您老发扬风格。”

    姥姥答应的更痛快:“好,姑的就是你们的,不用给姑瞎客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