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88章 盼团圆(第1/2页)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半个月,爸爸在那里可是累坏了,有时候动手术忙到半夜,大多是南越战场上回来的危机病人,可守着舅姥爷他们,爸爸只字未提。

    反而是爱民舅舅,对着大家把爸爸捧上了天,爸爸的外号也被他叫了个遍吴神医、扁鹊再世、军中神刀。

    最后,爱民舅舅自豪的说“我们部队都传遍了,只要有一口气,到了吴神医手里,就能拉回命来。”

    过了腊月十五,韩道伟和韩道存俩个,就开始算账,准备年底的分配。

    今年的春节,韩屯村的鱼塘,剩下的鱼基本上被部队里给包了。进了腊月二十,二斤以上的黄河鲤鱼,一车车的往部队运。

    韩屯村的肉食厂,有现成的冷库,即使运不出去,也能放几天,冷冻好的鲤鱼,部队上还是比较欢迎的。

    所以,今年悠悠和姥姥不用帮着村里卖鱼了。县里和地区的各单位,也是早就预定好了,他们要的多,都是自己来车拉。

    年前,韩屯村光是卖鱼,就收入了46万余元。一斤以下的鱼,基本上没抓,留着明年再卖。

    韩屯村的养猪场,存栏母猪保持在200头左右,每年产仔两次,一次2000余头。猪场留下1000头,剩下的卖给群众。

    肥猪加上卖猪仔,猪场一年的收入,也在35万元以上。

    鱼塘两次收入76万元。

    服装厂给村里带来了10万元的管理费。

    村里的卫生院,也给村里带来了10万元的收入。

    大头还是肉食厂,每天2万元的收入,全年除去停工放假,收入也在700万元。

    不算地里的收入,村里全年收入820万元。中秋节每人发放了2000元的福利,支出65万元。麦季的500元,是繁育小麦品种的收益。

    工值还是按2元计算,这就是全县最高的了,总共还不到10万元。

    村里的干部商量了好几次,还是决定一半留作集体积累,一半发放给群众的办法。全年820万的收入,除去75万元的支出,还剩745万元。

    正好人均1万元,这还不算中秋节发放的2000元和麦季的500元。三项加一起,今年每人12500元。

    村里家中存款10万元的户,得有半数以上。这在七十年代末,估计全国也没有比的。

    腊月二十八,大伙拿到钱后,再次的集体宣誓,谁也不能说出去,否则全家撵出村。

    其实,大伙的心里都怕,不用发誓也没人敢往外说。虽然国家号召发家致富,可是韩屯与这个社会脱节太大了。

    动乱结束三年了,可经济体制没变,工值8分的村庄仍然存在,农民的收入没啥变化。

    人们的口粮都不够,指望家庭养殖,也没那个能力,只是比原来强些,也多不了那里去。

    家里有一百多元存款的,就是中等户了。300以上家底的,就算是过的好的人家。千元以上的人家,比八十年代中期的万元户还稀奇。

    腊月二十九日,爱军舅舅一家和周胜英一块回来了,去年过年俩人都没回来,今年总算是回来了。看来东北边境的局势,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紧张。

    舅姥娘抱着爱军舅舅,放声大哭。她提心吊胆了一年,情绪总算是得到了释放。

    两个儿子,一南一北,都在边境,随时都有送命的危险,作为母亲,每天都担惊受怕的,多少次梦中惊醒,发现是虚惊一场。

    今年一年,舅姥娘为儿子哭的次数,光是悠悠看见的,就好多次了。悠悠没见到的,还不知多少次那,特别是深夜噩梦惊醒,那是一种怎样的剜心之痛。

    朝霞舅妈抱着婆婆,也是满面的泪痕,哽咽的说不出话来,志刚已经懂事了,沉默的站在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