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1章 样板画成了废纸(150月票加更)(第1/2页)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正文卷第261章样板画成了废纸听她这么说,批发部肯定没有了,只好在柜台上买。织锦缎是最贵的丝绸了,0.75公分的窄幅,7元一米,一件衣服大体上用2.5米。

    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加一块,六七十人,得180多米布。柜台里的织锦缎五十米一匹,不过都不是整匹的了,已经卖出去了一部分。

    这年代,买织锦缎的不多,富裕的人家结婚才舍得买一件。所以,就连最好买的红色织锦缎,也剩下了二十多米。

    自家还真不需要多少大红的,又不是结婚用,村里人做了都是自己穿,大红颜色太艳,很少有人敢穿。

    姥姥要了一匹玫红、一匹粉紫、一匹豆绿、一匹金黄、还有一匹枣红,剩下的大红也要了。

    悠悠又让姥姥把那匹暗红色的要了,放着给自己家的老人穿。柜台里就剩下了三匹,营业员看着纳闷,没见过一次买这么多的。

    她打量着姥姥,终于没忍住:“老同志,你要这么多的织锦缎做什么啊?”

    姥姥笑了,“俺给别人捎的,这不是快过年了,大伙都想过个喜庆年,就托俺来买。”

    营业员怀疑的摇了摇头,没有再问,看来是不相信。不过还是仔细的丈量着,自言自语的说:“俺二年也卖不出去这些布。”怪不得上面用金丝绒布盖得严严实实。

    看来,不合时宜的真话,可信度真的不高。

    一共是237米布,营业员把零头给抹了,总共花了1659元钱。附近的人都被吸引过来,看着姥姥切切私语。悠悠想,亏得中午的时候人少,要是人多,还不得被围观。

    最后,姥姥又买了一块金丝绒,把织锦缎包了起来。营业员帮着姥姥抬着,送到楼门口。姥姥喊了辆三轮车,把布推到自己院里。

    娘俩接着扫荡副食门市、果品门市,看到合适的就买,快过年了,门市里的年货都上架了。想到去年陈庄的莲藕,这次门市里就剩了三十多斤,姥姥看时间才下午二点多,就想去一趟。悠悠则有别的打算,她要去新华书店买样板画。

    姥姥现在对悠悠可以说是言听计从,二话没说,就带着她去了新华书店。新华书店里挤满了买小人书的孩子,今天是星期天,新华书店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一个孩子买,能跟来一群参谋。

    柜台上的样板画全部换成了新的,以前堆在地上的几堆样板画没了踪影。就是新的也没人买,一个营业员靠在柜台上,看着挤成一团的孩子发呆。

    姥姥向他打听:“同志,你们原来的样板画还卖不?”

    营业员怪异的看着姥姥:“同志,您要原来的画干什么?那里面的画有好多不让卖了。”

    姥姥用早就想好的理由回答他:“俺家里办喜事,想用画的反面贴墙,听人家说你们书店里原来的旧画,二分钱一斤,俺想买点。”

    现在,年轻人结婚,一般用纸把墙面全部的粘贴上,有钱的买白纸,没钱的找些报纸,样板画又厚又结实,背面是纯白色,比买白纸强多了。

    悠悠在网上浏览七十年代回忆录,看到好些人回忆,样板画处理后,供销社系统内部人员废物利用,用样板画背面贴墙面。

    那人看来是听明白了,他笑着说:“还真是废物利用,要不说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谁想出的这么个好主意。您跟我来吧,都在后面的仓库里放着那。”

    姥姥跟着他去了门市后面的仓库,那营业员先去了旁边的一间办公室,从里面喊出个人来。指着姥姥对他介绍:“主任,就是这位老同志,想买旧画。”

    主任手里拿着一串钥匙,带着姥姥往仓库走。仓库的大门是双开的大铁门,打开后可以进来货车。

    仓库里堆满了各种书籍,成捆摞在地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