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96章 赵构应对(第1/3页)  舟行诸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后人评价赵构的时候,称之为赵九妹。

    实在是因为赵构面对金人的时候,一点骨气也没有,为了求得一夕之安,不惜跪地求饶,奉表称臣,斩杀大宋之万里长城。

    但他身为徽宗九子,对大宋皇位还是有贪婪觊觎之心。为了得到这个皇位,为了坐稳这个皇位,他可以重用金国卧底秦桧,也能重用主战派李纲、张浚。

    一切都是建立在他的皇位是不是稳当的基础上。

    如今麾下大军击破金军,甚至活捉金国皇帝,赵构的内心当真是五味纷杂,既激动又恐惧,既兴奋又忐忑。

    而所有的大臣则彻底震惊了。

    包括张浚、陈康伯在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们虽然主战,但是立场却是反抗侵略。

    只要将敌人击退,那就高枕无忧。

    谁也没有人敢想击破金军,活捉对面皇帝的美梦、

    别说活捉皇帝了,能活捉一个大将,他们就以为是破天荒的功劳。

    而汤思退、王之望的立场和他们相似。

    只不过用屈膝投降换取安全富贵而已。

    反正慷国家之慨,用不着他们出钱。

    谁也没有想到,前方的将士竟然取得这样的大捷。

    只怕能和李靖活捉颉利可汗一样的功绩啊

    赵逵见君臣都渐渐安静下来,又补充道“陛下,活捉完颜亮的辛弃疾将军,奉虞中书之命连夜赶来送信,并奉上金国的传国玉玺,说是在战场上缴获的,准备献给皇上。”

    “好好好”赵构大喜,猛地一拍桌子,叫道“宣辛弃疾进宫。”

    “皇上有旨,宣辛弃疾将军觐见”伴随着小太监的依次传喝,一身甲胄的辛弃疾走进建康府衙大门,一路直抵衙门大堂台阶之下。作为一个曾经在临安皇宫当过门神的殿前司副指挥使,辛弃疾是见过大世面的,但是依旧被眼前惊得是目瞪口呆本应该高座堂中的赵构竟然领着文武百官走出来了,亲自到台阶顶端迎接辛弃疾的到来

    “末将辛弃疾,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辛弃疾可不敢学他师父,见到皇帝也只是打个稽首。

    他赶紧双膝跪下行礼,将背上包裹解下,从中取出一方玉玺双手高举过头,激动叫道“末将辛弃疾,奉中书舍人、参谋军事虞允文之令,向吾皇万岁禀报喜讯,采石之战,赖吾皇洪福,将士用命,我大宋军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两万王师大破十万金军敌酋完颜亮全军覆没,单骑逃亡未果,被末将侥幸生擒活捉此外还缴获金国占据的传国玉玺,奉命面见陛下,献上宝物,恭祝吾皇江山永固,长寿万年”

    “奇迹啊”尽管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亲眼看到辛弃疾手中的传国玉玺,赵构还是激动得大叫起来,“以两万军队大破金兵十万,朕有汝等良臣虎将,高枕无忧矣辛幼安南归后辛弃疾将字改为幼安,你不愧是朕的门神”

    文武百官也个个瞠目结舌,心情激动万分。

    但更多的是则是眉头紧皱。

    即使是张浚和陈康伯,也在心中对辛弃疾起了防范之心。

    事实上辛弃疾不过二十二岁,官居殿前司副指挥使,年龄和名位远在这些宰相之下,对他们根本构不成威胁。

    但宰相们顾忌的却不是这个。

    虞允文是文臣,属于自己人。

    而辛弃疾似乎走的是武将之路。

    有宋一朝,以文御武是恒定国策,即使在靖康之难后的天下板荡,武人大出风头之时,武将的政治地位也没有升高。

    朝廷对武将的防范,已经深入了骨髓之中。

    汤思退心中道“必须说服陛下,注意防范辛弃疾。”

    张浚却在想“久闻辛弃疾是北方才子,擅长作词,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