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七十章 小张先生(第1/3页)  大明第一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张庶宁到底是离开了学堂前往夏河寨千户所。
    临走的时候他的老师足足和他谈了一整夜都在劝说他不要去干这种注定不会成功的事情。
    “孩子你天资很高又很努力将来前途不可限量。以现在的大明来看无非南济民北复旦两家三七而分。孩子你要是真想有成就就该让咱们学堂胜过济民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学堂才是。”
    张庶宁只是低着头“那北平大学堂呢?算什么?”
    “算投机取巧算学堂的耻辱!现在孙相就是起自山东我们的机会到了。先生我主持清查人口田亩如果接下来朝廷能在这一块用到我的主张你们的机会都能到来。再过几年通过门下省考试入朝为官光宗耀祖这是多好的事情!你又何必跟自己的前程作对?你帮那些穷苦子弟不过是异想天开。”
    老师苦口婆心“我见了太多这种孩子了他们普遍迟钝愚蠢懒惰……别说什么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其实他们根本不行。没有见识没有担当更不知道努力上进总而言之这个天下让他们读书认字已经是天恩浩荡了。他们能当个工匠做个账房在乡下干体面的事情就挺好的登堂入室他们不配的。”
    ……
    行走在路上张庶宁的脑袋里不断闪过老师的话从调查人口田亩起张庶宁就非常钦佩这位老师甚至跟朱棣写信赞美过自己的老师。
    可这一次的交谈让张庶宁严重怀疑自己老师到底是怎么样的人?
    他的确是把自己看成了很重要的门人弟子不然他不会这么肆无忌惮把心里话都说出来了。
    但这番心里话又让张庶宁很不舒服身为复旦学堂的名师确实可以瞧不起穷苦人他们不一样。
    那自己这个宰相之子是不是可以瞧不起大多数人?
    为什么老师会对穷苦子弟那么鄙夷?
    他讲的究竟是不是事实?有没有道理?
    就算没有道理又错在哪里?
    张庶宁依旧没有什么思路不过这一次他不想去请教老爹了他希望自己寻找答案。
    夏河寨千户所临近海边本是为了防备海寇设置的。
    千户所的成员多数是当初山东红巾算不得明军嫡系条件并不好。
    算上周围一共五所蒙学一所小学一所中学。
    按照现在大明的学制蒙学和小学都算是义务教育范畴到了中学之后就需要自己花钱了。
    这就有些类似历史上的县学、州学、府学。
    等中学结束之后对于学生来说大致有这么几个去路……没法继续读书的自然就要工作凭着中学学历读书识字大致能找个账房一类的活儿勉强可以衣食无忧。
    情况好的可以选择进入布政使司学堂这是各省设置的学堂能针对性培养一部分人才。
    比如安排他们进入本省学堂担任教师等等有些也能侥幸通过考试直接进入衙门做事只不过要从最低级的开始。
    相比之下只有最顶级的那些通过考试才能进入济民学堂复旦学堂。
    只要进入这两个学堂基本上一只脚踏入了官场就算不愿意迈进来如张桓一般前去经商坐拥人脉也是前途无量。
    总而言之立国十年的大明虽然在教化上面的投入很惊人但整个体系还很粗糙顶尖儿的学堂太少好的教师更少各级学堂良莠不齐成材率也十分参差。
    张庶宁回想自己的经历他大约在七岁之前就学完了蒙学和小学课程随后读了一段时间中学课程。
    然后就去参加了济民学堂的考试很顺利通过考核……如果不是遇到了黄观夏知凤几个天才到不行的家伙张庶宁就是妥妥的学霸神童。
    毫无疑问的那种。
    现在想想真的是自己多厉害吗?
    似乎也未必……毕竟自己穿开裆裤的时候就坐在老爹的书桌上。
    很多教材就是老爹编撰的多少人想得到老爹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