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七十章着急着去挖坑(第3/4页)  春秋小领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而韩氏从来没有受过外敌骚扰。加上他们地处大平原采集石块不方便修建石屋的需求并不迫切。再加上他们现在的屋子都是祖先留下的翻新一下也能居住仅仅从这一点说韩氏不如魏氏恐怕过于牵强了
    叔向马上追问:不管怎么说。修建一座坚固的石屋也是需要钱财与人力的韩氏的钱没有用在修建祖屋上。他们的钱用在哪里你瞧。路边也有卖铠甲的商人。但他们的铠甲多数是皮甲要比魏氏的铠甲轻薄。你瞧那位卖剑的他卖的剑也要比魏氏薄而短剑如此铠甲如此住房如此道路如此贩售的商品如此韩氏百姓的钱在哪里
    张攫犹豫的回答:魏氏有力量整修房屋修建道路那是因为他们经过不断的战争掠夺了大量的俘虏。而他们的兵器铸造技术也是因为掠夺了别国的工匠才获得普及与提高的。
    叔向拍手:这就是原因两位大夫计算一下这些年来韩氏出战的频率多还是魏氏出战的频率高韩氏因为先元帅与现在副帅的庇护。他们躲过了大多数对外战事。当然。他们也因此丧失了对外掠夺的机会。
    两位想一想我晋国凭借管仲理论修川日方略之后。我们是怎么强盛起来的国虽好战必月心战必危我们是从晋文公打垮楚国。开始走向强盛的。人常说农夫是最好的士兵韩氏空有数目广大的士兵。却因为身处于肥沃之地农夫生活安定而不愿对外开拓以至于丧失了展的机会。
    现在如此将来呢魏氏雄心勃勃;智氏身在南方眼中盯着整个楚国;而范氏贪婪成性从不肯放过半点展的机会;中行氏性格坚韧。好战如狂除了韩氏之外。其他的家族都尝够了对外扩张的好处再展几年韩氏还有出头之日吗
    叔向用预言家的姿态说了这话他预言的大部分情况都在以后的岁月里一一应验了比如他说韩氏粮产量高农夫因而容易满足缺乏奋斗的这几乎是战国时代韩国处境的描述。
    在整个战国时代三晋的土地上先是魏氏咄咄逼人而后是赵氏奋力抗击秦国而韩氏在战国的历史中只屡屡记载着每当魏国与赵国缺粮时不约而同地向韩氏借粮的记录。
    韩氏粮食足在战国是有名的但韩氏士兵怯懦在战国时代也是知名的。原因在于韩氏粮足百姓容易满足扩张不强烈。反过来。因为他们粮足想要诱惑他们放弃安逸而稳定的生活走向战场搏杀。所要付出的代价也要足够大这也就是韩起之后历代韩氏宗主懦弱的原因。
    春秋早期。农兵是战场主力;但等到了战国。农夫成了配角职业武士成了战争主力也许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农夫的容易满足性。
    不过叔向预言韩氏将衰落。但他忘了人世间还有一种奇怪的东西。叫做运气
    韩氏士兵的怯懦在战国时代是著名的。但韩氏的狗屎运却让列国君主想起来就恨不得以头撞破墙。
    在晋国诸家族中韩氏是最软弱的但正因为他们的软弱韩氏跟各大家族关系都好真实的历史中智氏想攻击赵氏先想起来跟韩氏商量;而赵氏想抗击智氏。在智氏包围晋阳城三年的情况下也先想起与韩氏沟通
    人缘好没办小法。
    老狐狸韩厥留下的生存技巧就是谁也不得罪韩氏秉承这种理念传家。到了战国时代魏赵两国虽然彼此看对方不顺眼但列国中谁要攻击了弗氏来救援的一定是魏赵在两位铁杆盟友的庇护下韩国懦这种运气想起来。令人嫉妒的狂。
    这一点在场的除了赵武隐约知道无人了解但赵武绝不会说出去。
    叔向谈兴上来坐在战车上。用对待后生晚辈的态度指点着道路两旁的基础建设一一评点着韩氏的得失指出韩氏应该怎样展两个后生晚辈听的心醉神迷祈午听的不过瘾还随身掏出小本子郑重其事的记录下来:家族展第一要务。不能光偏重农业还要学会对外扩被
    一行人边走边聊五日后抵达韩城弗起早已经等的急不可耐了。见到赵武马上说:我等待去挖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