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偃行礼:“伯长王室现在有灾难了我们请求伯长予以调解。”
单靖公称呼荀偃为“伯长”这个称呼是针对晋国国君悼公的。赵武的岳父、单婉清的父亲单靖公如此称呼不是逾礼这个称呼的意思是说:我们现在遇到的事需要晋国国君、或者是以晋国国君的身份出面处理。
春秋时代爵位等级为:公侯伯子男。这个爵位等级是有特殊意义的——公爵是姬姓人的封爵周王姓姬公爵爵位意味着:享有公爵爵位的人有资格继承王位。
但并不是所有姬姓人都有资格封为公爵晋国国君也是姓姬但他最初获封的是唐国侯爵。后来才改称为晋自称“公爵”称“晋某公”。
其实早期的侯爵与伯爵并没有明显等级差异。一般来说替周王在边境地区守卫边境的战区总督称之为“侯爵”因为他处身边境为了国内安全资源不免向他倾斜于是在对外战争时期他的待遇稍稍过于伯爵。
而早期“伯”的意思是“王的管家”“诸侯之冠”。春秋时代这是“霸主”的专用名词。《左传》、《春秋》中称霸主为“诸侯之伯”“称霸”也成为“称伯”——在中国兄弟间排行称之为“伯仲叔季”“伯”就是老大“诸侯之伯”就是代替“王”管理诸侯的老大管理诸“侯”被管理者中当然也包括“侯爵”。
侯爵完全彻底高于伯爵是纯德国的——德国独一无二的设立了“选帝侯”这位侯爵在国中也独一无二他专门负责代替各贵族领主行使领主权在公爵中挑选合格继承人继承“大公爵(即国君、封君)”的位置。
至于侯爵伯爵满天飞;公爵没有王位继承权甚至需要替大公爵(或称国王、皇帝)倒尿壶以打工求生;侯爵不值钱;所有领主都没有封地只有封号甚至连“封”号都不是、既没有司法权、也不准“建”城堡只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小地主也“被封建”称为“封建小地主——那就是“春秋后中国”或者称“郡县(仆人)制中国”。
就在中国确立这套封建制时希腊正处于城邦共和制末期罗马处于部落联盟(七丘同盟)埃及、巴比伦处于仆人制印度还处于部落酋长制……这套封建制度传递到欧洲已经是一千多年后的事了(但在现代中国说春秋是封建被称为“西化”)。
自晋文公打起“尊王攘夷”旗号后晋国成了周王室理所当然的庇护者单靖公现在如此尊敬的请求晋国出面帮周王处理一点家务事——事情起源于周王室内部的一次纷争。
两年前周灵王的两位卿士王叔陈生(应该是周灵王的叔父)与伯舆争做天子的执政。灵王支持伯舆王叔陈生怒而出奔。到达黄河边灵王又派人挽留并杀掉王叔陈生的政敌史狡以取悦王叔。但王叔陈生依然难以释怀干脆在黄河边驻扎下来双方一时难以开解。
荀偃听单靖公叙述事情的缘由他指了指范匄:“这点小事便由范匄、我们的副元帅直接处理吧!”
单靖公看了看荀偃此时荀偃充满了战斗欲望因为他也知道楚国人耗不起了这次与楚国人交战可能是最后一次与楚国人交手他担心自己动手过晚楚国人闻风退却那他的胜利就不完美了。
故此荀偃转向范匄补充说:“王请求我们主持诉讼派遣别人未免不慎重但这点小事又无需整支大军停留于此我带人先去虎牢你在这里顺手替王处理了……”
范匄觉得很有面子替王处理家务事这是莫大的荣誉但一开庭他知道坏事了怪不得荀偃躲了出去——周王想启用伯舆但又不愿得罪自己的叔叔陈生甚至杀掉叔叔陈生的政敌来讨好对方。现在他让晋国出面裁决。
裁决什么?无论晋国作出的决定是什么不免要得罪一方而周王一旦责任不承担事后他还可以得罪人的理由全推脱到晋国身上。
开庭地点就在周灵王的朝堂由于诉讼双方都是大贵族各派手下的家宰、大夫出席。周王叔叔、陈生的家宰诉首先发言指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