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三章:猜测和发现(第1/2页)  十里尸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路上我问曹楠和胡来对山腹内的疑似大墓有什么看法。
    黄毛说里面有很恐怖的东西最好离那里远远的尤其是晚上;胡来则说如果墓的话一定是秦墓因为那块石碑上的字体是秦篆。
    我心头猛的电光火闪秦篆就是秦朝的文字而那座庙里面供奉的大越武王赵佗原来就是秦将。
    正好对上了!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我心头冒了出来山腹里面的坟墓不会是大越武王赵佗的墓吧?
    我不敢肯定本来想和黄毛胡来探讨一下的但一想起庙里的那个存在的警告让我不要将庙的事情透露给任何人便放弃了。
    回到店里已是晚上了我吃过晚饭洗漱完便坐到了电脑面前。
    自己的历史学的很马虎既然不能和胡来黄毛探讨就得求助网络了。
    网络是最大的资料库里面很多野史其实都是真实的只不过无法被采信因为这是一个迷信“科学”的时代。
    我首先输入秦篆两个字打开百科发现胡来没说错石碑上面的血色字体和秦篆一模一样像简化版的甲骨文歪歪扭扭的只能依稀可辨和现在的繁体字有那点形似。
    碑文书写:铁索幽冥生人勿入!其中一两个字我甚至找到了一模一样的。汉字五种笔画横竖撇捺折;但秦篆完全不同所有的笔画都是歪歪扭扭的像蚯蚓在爬有浓重的甲骨文色彩。
    正是这种半甲骨文的字体在后来的汉朝慢慢演化了成了汉字。
    秦以前华夏属分封制一个诸侯国都恨不得有几种不同的语言和文字整个王朝就更不用说了乱的一塌糊涂。
    秦始皇统一华夏之后实行车同轨、书同文消灭六国文字改秦篆为唯一的合法字体不合法的全烧了。
    汉承秦制秦篆也被汉朝继承了下来后来经过演化成了汉篆然后是隶书横竖撇捺折开始有棱有角和现代繁体字就比较像了。
    秦篆为现代汉字的早期演化打下了统一的基础。
    这也是秦始皇对后世最大的贡献因为文字是一个民族最具凝聚力的东西。
    搜完了秦篆我又键入了“赵佗墓”三个字。
    搜索出来的东西就比较乱了各种正史野史传说漫天飞但相同的一点是赵佗墓至今没有被发现。
    我心头一跳这离自己的猜测又近了一步。
    接着我大概翻找了一下找到一本最接近那个时代的书籍记载《蕃禺杂志》上写:佗死营墓数处及葬丧车从四门出故不知墓之所在。
    意思是赵佗建墓穴多处下葬时多辆灵车从四个城门同时出发其中只有一辆是真的这迷惑了所有人没有人知道赵佗的真正的墓在哪。
    这里的描写惜字如金但完全可以看出赵佗对他墓穴的安全下了很大的力气。
    南越国的主体民族是赵佗带去的五十万大军极其家属秦灭后他们便是秦朝的遗统说白了就是一个小秦国。
    虽然大越武王这个称谓有些戴高帽的味道毕竟南越国相对于同时期的大汉王朝来说实在是算不上大。但到底是一国一国之主上心的事绝对是倾国之力。
    后世的事实也证明赵佗是成功的到现在为止都没能找到他的墓穴所在。
    难道金盆岭会是赵佗的陵寝所在?
    种种蛛丝马迹似乎都指向了这个结论。
    “金盆岭赵佗墓。”我嘀咕这两个词忽然间脑海电光火闪金盆岭的由来是因为主峰金盆山像是一个倒扣过来的脸盆。
    那倒扣脸盆是不是像另外一种东西坟包?
    倒扣的脸盆、坟包、陵寝、祭祀的越王庙……这么去串联的话似乎离自己的猜想又近了一大步。
    金盆山弄不好真是大越武王赵佗的陵寝所在。
    更重要的是有陵寝的地方哪怕是疑似就会吸引一种人出现——盗墓贼。
    秦汉时代崇尚厚葬王侯将相的陵寝规模、随葬品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