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17章:谋而后动(第1/4页)  我在春秋做贵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对于智瑶来说历史早就已经给出答桉人永远是一切的关键教育跟得上就不怕国家无法强盛起来。
    在封建时代大部分的工作依赖劳动力只要有充足的人口哪怕上层烂到不行国家总归是能够吃到人口红利。
    当然人口过多也会出现反噬比如土地不够形成的社会矛盾以至于每每出现土地问题封建王朝就要面临改朝换代的危机。
    诸夏的王朝大多就是因为土地问题而灭亡。这并不是历朝历代不想开拓好些王朝将周边有价值的土地都给占完了着实是找不到新的扩张方向。
    原国目前的疆土面积约是两百四十余万平方里以疆域面积跟大一统的任何一个王朝都无法比拟不过在人口上则是未必了。
    在智瑶的印象中战国时期人口最多的国家也就接近四百万秦国完成大一统之后总人口约在两千万上下?
    只不过那是两百多年之后的事情有两百多年的时间各种技术变得更先进再来就是土地的开垦更多肯定能养活更多的人口。
    智瑶所处的时代不一样之前是真正的封建时代开垦出来的农田数量非常有限。
    到底有限到什么程度呢?这么说吧每一个家族都不一定将自己的核心区域开垦出来不用说其它区域以至于大片的土地就是那么荒芜着。
    这个跟社会制度有关山川河流属于一国之君其余人不可以去利用;所有的土地归于贵族一旦贵族没有心思开垦只能那么废弃着;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九的黎庶则是没有属于自己名下的土地他们几乎不存在什么劳动热情。
    智瑶一直想要让更多的人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奈何社会阶段就是那样不能无缘无故将土地分发下去要不然统治阶层首先就要不稳了。
    现在原国要再次搞大动作了。
    首先原国的太子即将大婚智瑶拿这个为理由认定应该普天同庆给予原先的有功之臣进行赏赐普通黎庶也分得雨露。
    怎么个普天同庆法?智瑶的做法就是赐田给贵族和黎庶赏赐土地贵族得到的肯定会比较多黎庶必然是比较少的。
    没有办法的事情贵族手头上的人手比较多土地到了他们手上开垦的难度比较低。
    普通黎庶一般一个家庭也就三五人多一点能够有十来人给予超过他们所能利用的土地会成为负担。
    之所以说负担原因在于原国对收税进行了改革不去设人头税以拥有的土地多寡进行收税同时制定了十税一的商业政策。
    因为时代遗留的问题纳赋抵消缴税肯定要保留只是怎么个抵消方式进行了细化。
    “‘黄父’出胥、皂大原不缺基层权力可下乡。”智瑶最满足的就是这点。
    智开笑着捧跟说道:“‘黄父’出胥、皂两宫出将、宰此乃父亲不朽之业。”
    春秋的早中期凡是有抱负的人他们无一不是奔着“不朽”而去。
    什么不朽?就是立功、立德、立言真正做到的人极少公认不朽的人物也就一位管夷吾。
    就是辅左吕小白完成九合诸侯的那一位管仲他一直到两汉都有着很高的历史地位后面的朝代为什么被取代要问儒家了。
    春秋时代跟不朽挨上边的人还有赵鞅、智罃、赵武、中行偃、晏婴、子产再来就是强行碰瓷的师旷。
    智瑶用怪异的眼神看了一眼智开纳闷地想道:“这孩子最近怎么一直拍马屁啊?”
    之前智开还说智瑶能比肩三皇五帝固然在一些行为上是挨上了些许问题不是还没有经过时间的考验吗?关起门来说说也就罢了传出去不免要被骂狂妄自大。
    如果不算武功的话智瑶做的那些事情包括“发明”了纸张、印刷术制造出那么多实用的工具努力推广教育持之以恒发展医疗哪个不是致力于改变时代?
    不用说智瑶还写出了《法经》这一部着作仅是《法经》的出现就足够奠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